@Lenciel

江湖儿女(9) - 作为面试官我最看重什么

I)TL;DR

金三银四,很多同学在找工作,或者在招人。

前段时间听朋友聊自己小孩儿申请学校。

姑娘很晚才转到国际部,所以准备比较仓促。好在成绩优异,早早就收到了几个 offer,也拿到了包括牛津在内的很多学校的面试机会。

过程里面,嫂子觉得小朋友一开始最不适应,后来收获也最大的地方,是被迫回答体制内教育很少去触及的一个问题:「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我回想了一下,最近三五年,面过很多人,我最看重的好像也是这点。今天聊聊这部分的一点想法吧。

II)Why

HBR 之前有一个研究说,95%的人觉得自己有「自我认知」,其实不到 15% 的人真的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看起来学历、经历都无懈可击的选手,一干活就容易跑偏,还给合作方以及自己的下属带来各种负面的压力。

人要「知自己,做自己」确实不容易,并且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但是在职场里面,至少要把一些基本面最好,下面简单讲讲。

III)How

1)如果你是面试官

我在面试的时候,很爱问「最有成就感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事儿是什么」。对方讲述的过程里,我会关注两部分的问题:

  • 这件事情的客观难度,解决问题的颗粒度和思考深度
    • 没有足够细的颗粒度和足够深的思考,能力上就不太行
  • 「我」「我们」这两个词出现的次数
    • 「我」太多,往往是一个没有「自我认知」的表现
    • 「我们」太多,其实也是一个没有「自我认知」的表现

既然「我」太少太多都有问题,怎么样才有一个鲜明一点的自我认知呢?

2)学会自我评估

定期回顾下面的问题:

  • 你能够描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和生活,不喜欢什么吗?
  • 你一天下来,感觉筋疲力尽,但是又说不上什么具体原因吗?
  • 你经常因为不同意上级的决定或者下属的想法,沮丧或发火吗?
  • 你经常得到一些让你惊讶的反馈吗?比如你觉得是黑的人家觉得是白的?
  • 你长期得不到让你惊讶的反馈吗?比如你说是黑的,再没有人说是其他颜色…

上面有些问题你可能不太愿意去面对,但是在工作、婚姻这类长期关系上,如果你不去面对,最后困扰总会发生,没法逃避。

3)建立自我认知

这里我们只说工作上的,生活里面的我们可以另找时间聊:

  • 分析自己的技能和兴趣
    • 诚实面对自己,你究竟在人上还是事儿上有特长,有兴趣?
    • 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儿是你真正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的?
    • 你觉得自己还需要什么技能,并且你真的愿意花时间去构建?
  • 确定自己的习惯和风格
    • 回顾自己工作中的 high 点和 low 点
    • 理解自己喜欢什么?挑战还是安稳?流程还是创新?框架还是细节?
    • 有人用 MBTI 性格测试,我觉得它太过于简化
  •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 暴雪里面的同学对一个「草堆」都抠细节,所以做出了很多上手容易精通很难的现象级游戏,原神里面很多员工就是二次元达人,你究竟认可一个什么世界?
    • 有些人可以接受做任何业务,赚钱就行,擦边球,小博彩,都行,你愿意吗?

总体来说,你必须能够知道并且随时清晰地表达出来,什么对你很重要,什么给你能量,什么会削弱它。在某个职业通道上走得远的人,根据我的观察,往往是这方面有领悟的人。

以上。

MS 对 OpenAI 的投资协议

微软以 290 亿美金的估值,分批向 OpenAI 投资 100 多亿美金。目前披露的投资协议里比较显眼的几条:

  • 收回成本前,微软获得 OpenAI 75% 的利润。
  • 收回利润后,微软获得 49% 的股份。
  • 如果100多亿美金的初期投资加上920亿美金的利润被返还微软,OpenAI 留住所有股份。

上个月的很多传言里没有第三条,让人看了以后觉得 Sam Altman 把公司卖给微软了。加上第三条之后,看起来是个对赌。给我几个感觉:

  • 卖得挺好的:对比 2014 年 Google 大概 6 亿美金收了 12 个人的 DeepMind。相比收购价格, OpenAI 的收入低到尘埃,且我没有看到 OpenAI 能够干出什么 Google 或者其他大厂完全没有办法快速复制的东西。
  • OpenAI 运营压力挺大的:号称每天几百万美金的运营费用,再加上之前训练的费用,让人替发了英雄贴自己扔进去 5kw 美金的王慧文捏把汗。
  • 整个 AI 市场究竟有多大:普华永道认为 2030 年有 15 万亿美金;麦肯锡认为有 13 万亿美金,但很多行业里的人或者投资人认为是 1 万亿附近。
  • OpenAI 自己比很多外人清醒:从融资的数额、条款来看,Sam Altman 自己肯定没有觉得这是一个 13-15 万亿美金(跟中国 GDP 总量差不多)的市场,且自己已经独步武林。还有,好像他们的高管进行了一些套现操作。

我觉得到了年底可以看看 Bing+chatGPT 究竟从 Google 那边啃下几个点的搜索市场份额,来回顾一下这笔交易。

我自己觉得不会超过 3 个点,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