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有些事情就别想了

今天出差,在火车上看到一篇帖子,忍不住感叹了一下,究竟是满清末期带来了义和团,还是义和团带来了晚清末期。

生活在目前这个环境里,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有强烈的撕裂感。有时候会理解天天买醉的李白:人间道走不下去,神仙道也有点走不下去,有点悲剧。

对我有效的办法之一,是管理好身体(我今年的目标是身体快乐,心情健康)。

五亿年前,某个海洋生物成为了第一个捕食者。

它莫名其妙地吃下了旁边的某个生物,并且觉得,味道不错。

这种狩猎活动开启了进化上的军备竞赛。

数百万年后,捕食者和猎物都进化出了更加复杂的身体,从感知到运动。

同时,也进化出了跟这样的身体匹配的复杂的指挥中心:大脑。

这个比较糙的关于大脑如何进化出来的故事,主要是想说一个很容易被现代人忽略的事实:大脑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思考,而是对身体进行控制,让你更好的「活下去」。

我们劝人思考的时候,总会说「用用脑子」。实际上脑子大部分活动都不是思考,而是找出身体下一个需要,然后运行一个指令。比如,每天早晨人醒来时,大脑预期我们需要能量才能把身体从床上支楞起来,开始可怜的一天。它会让血液中充满皮质醇激素,从而帮助葡萄糖来给我们提供能量。

大脑在摄入和消耗间管理的预算,学名叫「allostasis」,并且这种管理本身是偏自动预测,有提前量的。比如我们口渴的时候喝水,好像几秒钟内就不渴了:实际上你喝下的水大约需要20分钟才能到达血液,你的感觉是大脑给你的。

实际上,大脑对情绪有没有办法进行管理我一直是质疑的。我们的每次快乐、愤怒或敬畏,我们表达的善意,忍受的屈辱,大脑究竟是处理了还是失控了,我觉得很难预测。

所以我倾向于提醒自己,不,大脑不是用来干这个的。大脑就是用来管理身体,让我更好地活下去的东西,所以让我们自己多给它一些预算。

举个例子,我们如果长期不按时吃饭,或者某次暴饮暴食后,胃痛难忍,我们可能会从此改变生活习惯,或者去看胃肠科。但如果我们跟重要的人发生争吵之后胃痛,我们可能会去看心理医生。

按照我的方法来看待的话,区别对待这两种胃痛是没有意义的。我会反过来,如果身体用胃痛来告诉大脑预算不够了,就通过好好吃好好睡,往账户里面「存钱」。

别在乎那么多心理学,人没有什么纯粹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源于身体的物理感受。深呼吸或者多睡一会儿对于解决我们通常认为是「心理问题」的东西有着惊人的效果。当一个不愉快的想法突然出现在脑海里,比如「我再也受不了」 ,问问自己身体预算够吗:

  • 我昨晚睡得好吗?
  • 我是不是出去走走?
  • 我是不是吃顿好的?

我不是说可以靠这个就化解所有痛苦,或者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我的意思是,承认大脑实际上在做什么并从中得到一些安慰是可能的。

因为我们只能调整自己可以控制的这部分。

江湖儿女(20) - 这段时间要Defensive一点吗?

昨天跟朋友聚会,挺巧,里面有两桌都是熟人。

桌子一拼聊起来,发现大家都在裁员。有个哥们儿问,以前,人家给反馈特别是负面反馈的时候,如果表现得比较 defensive(中文里用什么词好呢,找理由?爱解释?),好像是挺大的问题。个个公司都在搞什么坦诚啊,开放啊,context not control 啊。但最近几年,裁员裁到人人都是惊弓之鸟,实操上,是不是应该 defensive 一点啊?

今天就聊聊这个吧。

I) Why

我们都希望自己工作的地方是「安全」的,这本身就说明了大部分地方并不安全。当然有给你足够关注和照顾的上级,当然有能够和你并肩战斗的同事,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被伤害——有意或者无知,或者兼而有之。

其次,不要忘记,公司里有很多角色的想法和利益并不一致。有想要尽快赎回的,也有绝不套现的;有想要保持现金流的,也有想孤注一掷的。大家的冲突可以说在所难免。

最后,现在大部分企业的文化注重产出而不是注重情义。像《年会不能停》里老厂长救厂的场面之所以看起来像职场 A 片,就是因为放到今天,真的可以带团队一起降薪一起扛的人太少了。

所以哪怕是你自己开的公司,要完全刀枪入库,一点 defense 都没有,可能也过得有些过于潇洒了。如今的行情就像典型的美帝恐怖片,变态杀人狂在暗处磨刀霍霍,队伍那些手拿盾牌、桌腿、AK、十字架、战斧的人,会比那些大摇大摆闲庭信步的人活得久一点。

但增强抵抗力可能也不是变得滴水不漏甚至事事推脱就能搞定的,还是那句话,大家都不傻。所以具体要怎么做呢?

II) How

1)学会「让子弹飞」

收到负面反馈,往往是你需要反抗的时候。

但切记,不要随便刀剑出鞘,特别是大家都比较敏感的时期。工作里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实时反馈,特别是当你感到被威胁或者被侮辱的时候。

当你的安全感被某些人某些事击碎,一定要先搞清楚这种感受来自真实的威胁还是你的恐惧。我们呆的公司不是温暖舒适的乌托邦,但往往也不是真的充满了躲在暗处的杀人狂。

如果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威胁,那没啥好说的,应对时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就行。

2)少评论,多提问

如果你想给出负面反馈,但又担心别人的反应,不如退后一步,先把你的观点和结论放一边,问点儿问题。

你觉得研发团队效率还差?你觉得抖音渠道做得稀烂?练习一下,先把这些评论放到一边,去询问他们:

  • 为什么产品没有按时发布?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 为什么销量不及预期?有没有找到改进的办法?
  • 甚至,你可以多问问他们,最近怎么样,还好吗?

多合作,多学习。在工作场合,不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