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你安全吗?

本来这周想回复留言里的问题,但突然想到,之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想要创业,有一些当然是因为找到了值得自己投入的事情,也有不少比例的人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特别是我最熟悉的这个群体:研发、产品、运营。

所以这周不如先来聊聊,安全的问题。

现在有一个趋势,是很多公司都在裁产研运这个体系的人。它的本质是什么?是因为很多公司已经没法按照科技公司运作。

一个科技公司最核心的优势来自于「软件的边际成本为 0——当然,在实际运行中不会真的是零,总会有一些随用户数线性增加的成本,但系数比起其他行业仍然足够低。

因为大部分公司的「价值」都被锚定在未来现金流,所以一个科技公司可以拿到收入的 7-10 倍的估值。这就是为什么科技公司可以养得起大量的高薪人才的核心原因。

一个科技公司最核心的表现在于产研团队是不是主导公司的战略——当然,这种主导需要来自于商业模式和产品力,而不是权力结构。

在一个产研部门没有足够影响力的公司,这些高薪人才被看成「成本中心」,只是业务的施工队。

无论一个公司历史上有没有被认为是「科技公司」,有没有拿到过高估值和大量融资,只要对外不再提供科技公司的估值,对内不再提供产研主导的体验,它就开始退化为一家非科技公司。

这种退化在很多公司身上都正在发生。大部分 CFO 上位做 CEO 的公司都相当于承认自己不是科技公司,财务出身的 CEO 往往会解雇大部分产研运团队,以销售现有产品(不需要增量投入,并且销售通常底薪不高)为主来渡过难关。

所以,如果是产研运岗位的人,要经常问自己的问题是,在未来两三年,手上做的东西是不是能够显著改变公司的财务和估值情况。答案比较正面的话,哪怕现在公司看起来非常危险也可以继续呆着试试;答案比较负面的话,哪怕公司现在融了一笔钱大规模招人也得准备退路。

要知道,真正的科技公司本来就很少。

不知道各位的答案是什么呢?你安全吗?

《苏里南昆虫的蜕变》

我对达尔文祖父开创的 literary botanica 总是没有什么抵抗力如果没空了解,这基本上就是《沼泽深处的女孩》里女主从事的行当:在有点枯燥的植物学里混入大量充满人性的文学描述和绘画,来需求读者心理上的共鸣。

最近发现的这本书《苏里南昆虫的蜕变》,作者是 Maria Sibylla Merian,一名出生于德国的博物学家和自然艺术家。作为昆虫学奠基人之一,她一生创作的昆虫插图很多,但这本离婚后带着小女儿前往南美洲荷兰殖民地苏里南的作品被公认为她最重要的著作,因为画得实在是太精美了:

merian_metamorphosis_00008-detail-5
图 1. Arsenura armida & Erythrina fusca 局部

其实,这本书除开插画之外,文字记录的部分也挺有料的。比如,里面的每种本土植物,多记录了当地人对它们的使用方式。在孔雀花下面的,多少有些触目惊心:

种子被用作堕胎药。印第安人没有得到荷兰主人的善待,他们通过堕胎来避免后代继续成为奴隶。来自几内亚和安哥拉的黑人奴隶也仿效他们,通过拒绝生育来要求得到更好的待遇。

下面是精选套图(请用手指或鼠标滑动图片翻页):

  • 01
    001
  • 01
    002
  • 01
    003
  • 01
    004
  • 01
    005
  • 01
    006
  • 01
    007
  • 01
    008
  • 01
    009
  • 01
    010
  • 01
    011
  • 01
    012
  • 01
    013
  • 01
    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