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创业与考研

前几天聚会,席间有感叹声:「现在大慈寺招个出家人都要研究生学历,凭什么?」

难得聚聚,不想聊什么经济下行或学历贬值,于是我接下话头:「佛门是参悟生死的地方。没有研究生,如何研究死?」

玩笑归玩笑,说的时候我脑子里想起的,是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问题:「公园池塘结冰了,那些野鸭子怎么办?」

眼见大势不妙,还愿意折腾考研的年轻人,就像万里迁徙的野鸭。

但避难般两三年学业完成后,如果池塘仍结着冰,要怎么办呢?

上一任总理号召过大家双创。

其实干过的都知道,创业挺难的。

只带着「会不会有一些事发生」的心情下场,很容易在前三个困难来袭时就退缩:毕竟可能发生的,更可能不发生。并且,关于概率和赔率的这些计算,本质上是丈量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很容易让事情的结果,优先于事情本身。

不过,有这样的想法还挺正常:大脑作为功耗最高的器官,让我们在进化中养成了「乐意做但不愿想」的习惯。

有经验的创业者,知道不仅得在不确定性中去创造,还要时时刻刻关注它的成败,甘心搭上所有让构想成真。他们表达不在乎事情成败时,一方面是跟外人强调事情的过程比结果重要,更主要是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因为意识到事情本身注定困难重重,有意呵护那随时可能被摧毁的信念。

所以,创业未必和上班冲突。人可能在上班的公司创业,也可能在创业的公司上班。判断标准归根结底,是有没有地藏菩萨那「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状态。

不是这个事儿需要我,而是我需要这个事儿。

很多人生命中未必有这么件事情。我甚至觉得,没有可能才是健康的。

尼采说,见到深渊得绕道而行,不要和它对视,创业的人却嚼着玻璃凝视深渊

只不过现在低沉的气氛,难免让人怀念那几年大家的精神头:应届生、富二代、工程师、实业家、销售总监、退伍军人、健身教练、资深宅男、电影明星、政府官员、黑道大哥,谁都创业了。

并且不像今天「轻工业干直播,重工业干烧烤」,大家天马行空,各行其道,带着五颜六色的梦。

各个行业里当然都有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技术、思维和规律,但同时也有文学创作般宽容且奖赏突如其来并持之以恒的热情的一面。加上流量红利尚在,内外环境宽松,不那么专业甚至干脆就是人生走到某一刻心血来潮的创业者,不断横空出世,获得成功。

我比较热爱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像罗伯特·弗罗斯特在《雪夜林边驻马》那被各种地方反复引用的最后四句,让你觉得总有几里路值得去赶。

有人碰杯,凛冽的清酒总算是中断了思绪。那一刹那,我脑中冒出个跟塞林格相反的问题。

如果野鸭都不见了,池塘该怎么办?

又或许,我们从来没有过池塘。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