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使用Chrome自定义搜索引擎快速查找资源

这篇文章讨论的办法,主要是结合使用带参数Google搜索+Chrome快捷搜索入口,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果你不会翻墙可能不能直接使用。

但是鉴于国内搜索引擎功能上多少都有借鉴 Google,浏览器多少都有借鉴 Chrome,所以这里讨论的办法也许用其他”搜索”+”浏览器”组合也可以使用。只是我们都知道国内搜索引擎索引出来的结果有多离奇,所以效果上可能会打一些折扣。

带参数Google搜索

Google 可以带参数搜索一般用户可能不太用到,但其实对找东西很有用。完整的说明可以自己找来看,对普通用户也非常有用的有:

双引号

把搜索词放在双引号中,代表完全匹配搜索,也就是说搜索结果返回的页面包含双引号中出现的所有的词,连顺序也必须完全匹配。

比如搜索代码里面的抛出的错误,你直接把错误行扔进去,往往不如加上引号来完全匹配准确。

filetype

用于搜索特定文件格式,比如搜索filetype:pdf,那么就只返回所有包含关键词的 pdf 文件。

site

用来搜索某个域名下的所有文件,比如在百度网盘里面搜索名字包含 Hadoop 的文件,就可以搜索Hadoop site:pan.baidu.com

减号

代表搜索不包含减号后面的词的页面。使用这个指令时减号前面必须是空格,减号后面紧跟着需要排除的词。

熟练掌握并且综合使用上面这些语法,你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了。

Chrome快捷搜索入口

Chrome 为你提供了快捷方式来使用搜索。Cmd+L(Windows 平台大概是Ctrl+L)进入地址栏,然后输入要搜索的内容,回车,就会使用你的默认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假如你要切换一个搜索引擎,比如你的默认引擎是 Google,偶尔你需要用百度来搜索,只需要在地址栏里面先敲baidu,然后按Tab键,然后输入你需要搜索的关键字并回车,就可以了。

Chrome 里面你可以这样使用的搜索引擎数量其实是远超你想象的。

在地址栏里面敲入chrome://settings/,然后进入搜索引擎的配置你就可以看到它们:

Don't touch me

创建使用自定义搜索引擎

一旦开始使用自定义搜索,你就会发现有些搜索使用频率相当高。

比如在百度盘里面搜索某个文件。

再比如在Quora或者知乎里面搜索包含某个关键字的问答。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在搜索引擎列表的末尾添加一个自定义项:

Don't touch me

比如我们添加一个Keywordpanb的搜索引擎,它的 URL 是: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s+site%3Apan.baidu.com

注意 URL 这个参数需要做urlencode,所以空格变成了+site:pan.baidu.com变成了site%3Apan.baidu.com

如果你不知道urlencode怎么做,可以先到 Google 上完成一次目标搜索,然后从地址栏上面复制下来。

定义好了自定义搜索引擎以后,你只需要在地址栏里面输入 Keyword(panb),然后按Tab键,再输入你需要查找的资源,回车,就可以看到结果了。

具体使用过程请参考下面这个视频(略需要几秒加载):

记一次成功的过年

过年在三亚呆了一周。

虽然中学毕业就已经习惯了在外面跑,像今年这样一大家子人到外地过年,却还是头次。

这地方确实有它的好,特别是对于感冒缠身的本座来说。

但无论如何,毕竟不是自己的地方。

就好像在澳洲过年的邓总发朋友圈,说自己的女儿呆了一周,只喜欢「当地」的榨菜:从来没吃过这东西的小朋友不知道这是父母随身带去的,还以为是当地特产。

这让我想起北宋末年汴梁那个炒栗子的李和儿,亡国后但有南边的人来,便专程去炒一包栗子奉上,只说一句「我是东京的李和儿」,就默然无语。

人总是要在离开之后,才格外知道自己来自那里。

当然,认真追究起来,我们大多数人的故乡已经不在。百里万里赶回去,看到的无非是富丽的什么、大美的什么、和谐的什么、宜居的什么。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故乡,难免让人想起帕慕克在《一个城市的记忆》中描述的「呼愁」,不过好歹可以算是夹了忧伤的喜剧:基础建设对老百姓,总算是件好事情。

但千篇一律的城市,难免有千篇一律的无聊。就算是乔峰这样的英雄好汉,要是活在我朝,哪怕雁门关上吃了一顿大肉,喝了几斤好酒,也很难想出和心爱的女人出关而去,从此放牛牧羊,逍遥自在,绝迹于中原的点子了吧。

何况,哪怕出得雁门关,如何逃出朋友圈?

在蒙爷睡觉的时候,修复长辈们的手机、平板变成了本座的消遣。因为 Google 被封杀变得不能正常使用的 Nexus 系列,本座安利得最多,搞起来也最费劲。电脑没有网线,无法分享 ss 代理,只好现开香港的机器搭简单的 http proxy,然后对着屏幕回忆那些怎么也回忆不起来的账号、密码、密保问题。

电视里放着重播的春晚,窗户外响着彷佛永远不会停止的烟花爆竹声。怕睡着的孩子被吵醒,长辈们难免会抱怨几句:「真是陋习不改。」但大家一起稍微看几分钟电视,又一致同意除夕夜好容易团圆的一家人看这样一台晚会,才是现在中国人过春节最大的陋习。

蒙爷醒来的时候,我们就开车到处去玩。海边去得最多,一会儿挖沙子,一会儿捡贝壳,一直很怕水的他也 high 到踏浪湿身。海风吹动沙滩上残存土堆里潦潦草草的几棵松树,身边是畅笑不止的蒙爷,让人真的感觉到了什么是「松风晚照天涯也无」。

有天,岳父大人做了一盘大虾,开心地跟我们介绍这「大基围虾」的采买过程。我突然想起,基围虾究竟长在哪里,对我还是个未解之谜。

以前四川刚刚能吃「基围虾」的时候,请客的人脸上那份豪情,和大家剥虾时的那份美滋滋与小心翼翼,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一直以为这虾叫「鸡尾虾」,心里面觉得这名字起得倒是比鸡尾酒像话,毕竟这东西真有那么大个尾巴。

后来发现,原来写法是「基围虾」,心里面一直把它当成是个外来词,跟「摩托车」一样。

到了上班后,偶然听一个海边长大的同事说,基围指的是一种养殖方法:在海湾和河口的红树林周围挖掘河道,用泥土筑基,围成水塘,靠潮汐变化来运作:涨潮时,海里面的小虾鱼进入塘中,以红树林的落叶为食长大。

「很普通的,我们那儿过去到处都是」。

岂止他们那儿,那时候无论是哪儿,基围虾都已经变得普通。饭馆儿里面昂贵的菜肴变回了河虾,给父母打电话,说上海这地方海鲜便宜,自己和合租的一天到晚吃虾啃蟹,还会被教育:「别只顾着工作,要把生活开好」。

只是去过很多海边,一直没有见过传说中到处都是的「红树林」和「基围」。

于是吃完虾上网仔细翻了一下,原来红树林(英文 mangrove)是指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海岸带植物群落,包括松树、白骨壤、榄李、桐花、秋茄、海漆、露兜树、黄槿等等。

所以沙滩上残存土堆里潦潦草草的几棵松树,就是传说中的「基围」啊。

再一查,因为海湾越围越窄,海滩开发过度,加上「效率低下」,基围养殖已经基本绝迹:现在都是人工海水里面育苗然后扔进水田里面养殖了。

所以还只是传说中「基围」的遗址而已。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这个时候要惆怅一番,唏嘘一番。

但人生短促,盘点离愁别恨,略显奢靡了。

我只是在想,这么说起来,我到底吃过基围虾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