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the links (0)

  1. The Missing Semester of Your MIT Education — MIT 给 CS 专业的同学们搞了一个专门的地方教他们一些实用技能,比如命令行、文本编辑器、版本控制系统等等。
  2. Expert Programmers Have Fine-tuned Cortical Representations of Source Code — 搜索冠状病毒的论文偶然看到这篇论文,确定了广泛分布在额叶、顶叶和颞叶皮层的七个大脑区域与写程序密切相关,发育得好的人,程序就写得好:所以这也变成了天赋?
  3. Discord Switching from Go to Rust 内存管理成为了一个决定性因素: Go 的垃圾收集器与 Rust 的 compile-time ownership of memory 。
  4. Morning Report: Smart Streetlights Are Experiencing Mission Creep —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路灯上安装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但是一旦它们安装到那里,我们就可以开始看到奇怪的事情发生。这就是 software eating the world 的必然结果,而且我觉得才刚刚开始。
  5. Git Flight Rules — 飞行手册是用来在你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按图索骥无脑执行即可解决问题的指南,这个是针对 Git 的,内容整理得很不错,很适合新手学习自救,老手查缺补漏。

值得关注的 Starlink

几天之前,SpaceX 的 Falcon 9 火箭离开卡纳维拉尔角,向近地轨道(LEO)发射了 60 颗小型 Starlink 卫星。

我身边有很多人知道 Musk 在搞 Tesla 的同时还搞了 SpaceX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SpaceX 有一家名为 Starlink 的子公司。

这个公司干的事情有一点点像当年把摩托拖垮的铱星计划,希望通过大量的卫星来对全球覆盖并提供无线互联网访问和专线通信服务。

先讲一点背景。

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在轨卫星的速度与其轨道高度大致成反比。

也就是说,卫星的轨道越高,其维持轨道的速度就越慢,反之亦然。

如今,大多数通信卫星都是所谓的同步卫星:当从地球表面观察时,它悬在天空中的位置不会改变,这样我们用天线对准它们就非常方便。

但是因为要保持同步,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大概在 35786 公里(是地球直径的接近 3 倍),即便是信号以光速传输,这么远的距离也很难提供理想的网络通信。

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让轨道高度变低。但是这样在地面看起来卫星就是移动的,于是,为了提供足够稳定的连接,你就需要很多这样的卫星。

这就是 SpaceX 的优势所在: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让成本大幅降低。

从 2018 年 5 月 24 日发射 60 颗卫星开始,SpaceX 已获准发射近 1.2 万颗 Starlink 卫星,并表示有兴趣再发射 3 万颗。为了履行授权义务,SpaceX 必须在未来五到六年内发射近 6000 颗卫星。

目前总共发射的 242 颗卫星一下就开起来不多了。

为什么它值得关注?

可以作为 GSM / LTE / 5G 的回程服务,让人们可以在各种偏远的地方使用手机?

可以让你在轮船或者飞机上以 600Mbps 的速度低价上网?

我觉得这些都不是,而是如果它建成将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面向全人类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现在世界上还有差不多一半的人无法访问 Internet,或者是无法自由的访问 Internet。如果这些人能够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 Starlink 无疑是我们这代人能够看到的最高技术成就之一。无论哪个网络,用户从 40 亿人变成 80 亿人,都会看到很多非线性的增长发生。

另一方面,过去因为基础设施难以覆盖而不能办公的地方,会变得适用于开展多种商业活动。山上,海边,森林,这些地方可能有充足的电力,干净的水,新鲜的食物,也能获得各种生活所需,但是就是没有高速的宽带。以后,只要能看见天的地方都能办公。

当然,可以想象有几个国家肯定会立即禁止使用这套系统,就像我身边很多人靠着国外的 SIM 卡在用 Google 的宽带一样。

但无论如何,人类迈向自由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