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创业维艰(7) - 如何建立/辨别企业文化

最近一个朋友问我怎么才能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我的第一反应是:「业务不错嘛,还能搞企业文化,已经跑赢了 99% 的公司。」

他说,「环境这么糟糕,务实地干业务,不如务务虚。」

这让我想起来这些年做过的一些 coach 或者咨询类项目。在服务过的管理者眼中,「战略」、「企业文化」等等话题常常是比较务虚的。

实际上,这种误会是因为这类讨论或者工作坊,更多是在过程中「借事修人」,用来揉搓核心团队,醉翁之意本来就不在酒。

关于企业文化究竟怎么建立有没有比较实的理论框架?我觉得有,并且每个中国人都学过,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企业文化,本质目的是改变组织和个体的行为。但它属于上层建筑,也就是说这些改变的动力,并不来自于「企业文化」本身,而来自于整个组织创造的商业价值以及这些价值的分配。

所以,我有一个简单的模型,就是把企业文化当成一首歌:歌词是那些写在员工手册,挂在墙上的标语;曲子是这个组织具体奖励什么行为,惩罚什么行为,以及管理团队的行为模式(是否诚信,是否言行一致)。

如果你跟我的朋友一样,是一个管理者,那么你是这首歌的作词作曲和演奏者,而你的员工则是你的听众。

如果你在企业价值观里写着「开放透明」,自己经常通过信息隔离或者帝王心术搞拉踩;如果你标语里写着「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业务一不好自己就先甩锅,那么员工就会听到词曲极其不和谐的音乐。

不管你歌词写得多华丽,组织实际奖励什么惩罚什么,你有没有担当是不是诚信,这些「曲子」总会不胫而走,进入员工的耳朵里,因为它涉及利益分配,是经济基础,公司里绩效最差,脑子最不好用的员工,对这些也是门儿清的。

如果你经常演奏这样不和谐的歌曲,你就在创造一种戏剧性和不信任的文化。

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员工,那要学会「识曲听歌」

如果一家公司说它注重用户体验,但是经常要求产品或者 UX 设计师说明在用户体验上的投入带来了什么业务回报,甚至把它作为一个 KPI 去考核,那么它的文化就是不重视用户体验的。

如果一家公司宣称它勇于创新,但实际上惩罚失败,那么它的文化就是规避风险追求短期利益的。

如果一个公司愿意为 996 付加班费,但是不去分辨里面哪些是有效产出哪些是无效拖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奖惩,那么它的文化就是不追求本质鼓励表演的。

每个公司的,写在墙上的词可能不会变,但是根据发展阶段不同,主业务毛利率不同,竞争格局不同,曲子可能会变的。

学会演奏,会让你构建起真正有战斗力的组织。

学会听歌,会让你工作得更加得心应手,并且在各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少一些惊讶。

江湖儿女(11) - 要不要向上级求助

I)TL;DR

最近几年基本都做 CXO,同时也是 iTech/TGO 等技术组织的分会会长,偶尔还出去做做咨询讲讲课。前两天偶然发现,自己给出的管理建议中,变化最大的部分是关于「要不要向上级求助」这部分。

这还挺有趣的,因为大部分管理建议随着时间的变化是不大的:管理虽然是一门实践科学,但是它仍然是有理论有系统的,不会随意变化。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吧。

II)Why

刚开始做管理的时候,我是典型靠「活好」升职的技术 leader。

我的习惯就是努力做到超出预期,交付结果,遇到什么都不会轻易求助。

求助会让我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担心露怯:是不是它会显得我没有那么「能干」。

但随着我自己开始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组织,我发现,那些能够及时向我求助的下属,比那些默不作声捅出大窟窿的下属,要让我信任得多。

同时,我自己的上级,往往也很欢迎我求助。因为他们知道我不会随意求助,并且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他们的时间。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III)How

1)明确工作任务的性质

无论是产品、开发、销售、运营,所有的脑力工作里,往往有一部分是偏探索的。

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渠道,学习一下 LLM 评估它对现有产品的影响等等,属于这类任务。你「努力做到最好」往往就可以了。

但,更多的任务是需要拿结果的。

版本发布时间、销售目标、成本目标…

这些任务的判定标准不是「我尽力了」,而是有没有「拿到结果」。

如果在不求助的前提下你就确信能够拿到结果,当然是很好的。

但是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你职级变高,需要拿到越来越「重要」的结果,往往你需要和自己的上级一起合作,从目标制定、路径规划到最后执行。

所以千万不要怕向 Ta 求助。

2)明确领导的管理风格

良好的互动除开你不怕之外,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方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区别好的管理者与差的管理者一个核心判据,是「make a wish」还是「show the way」。

有不少管理者,包括我自己汇报过的一些,会有下面这样的沟通方式:

  • 这个月必须把成本给我降到…
  • 我们下个月必须上线…
  • 这个季度我们无论如何要扭亏为盈…

具体要怎么做到,或者说 O 之后的 KR 是什么,他们往往是欠奉的。我们一般说这是「霸道总裁」、「许愿型管理者」、「董事长式管理」…但很明显,对这样的领导你是不需要求助的,你需要的是,换个工作?

3)注意使用好对方的时间

你有了把上下级变成互助共赢的关系的意愿,也知道对方是愿意「show the way」的领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好对方的时间。

上级参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一些事情可以借此大大提高效率:

  • 和平级部门沟通不畅会已经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时候;
  • 你领了一个有点「惊讶」的目标但是不知道上下文的时候;
  • 你领了一个挑战很大的任务不知道怎么完成的时候;

对方可能只需要花时间理解你的难处,通过几句话就解决:

  • 召开一个对方上级也参与的,对等的解决沟通问题的会议;
  • 给你沟通目标的上下文,让你知道整个事情对组织的意义;
  • 通过评估现状,给你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径或者是和你一起去调整目标;

总之,肯定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因为你的求助被解决。但开诚布公地告诉对方你需要帮助,可以设置双方的预期。这是另外一个我们会经常说起的管理学概念:管理的核心,就是设定和调整预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