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木里

1

小霞是射洪人,父母粮食关没过去,吃了几年百家饭。65年,她十七了,听说木里林场招工,就报了名。

小霞是个过于常见的名字,她姓什么,没人知道。不是因为她没有姓,而是她没有说过。

出发的时候是夏天。一进山谷,冷气就涌进车里,汗被收干,脊背发凉。望向窗外,只见江水把山直直劈开,路就嵌在壁上,狭窄多弯,时不时有滚石落下。好几次开着开着,车轮悬到了路外,小霞就不敢再看,闭上眼让车抖着。

感觉过了很久,总算到了驻地。欢迎宴上林场的刘书记坐到了她身旁,柔声介绍道:「这里是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河流深切,山势险峻,人口稀少,所以保留下来成片的原始森林。」

小霞没读成书,不懂那些高原如何过渡,森林又怎么区分原始与否。她只知道,这里离她射洪的老家很远,眼睛就有些涩涩的。

书记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这新来的姑娘,怎么垂头丧气的。我们接下来可是要替国家开发木里这座宝库啊!!」

2

林场的工作很累人。一片山的树子砍了,在山坡上分割成料子,还要再用牛马驮到城里,才能进入下一片。

林场的工作也有安逸的地方。每天慢慢地上山,慢慢地锯树,慢慢地分割。全没有过去春耕秋收父母催促着的那份紧张。

这么慢,部分是因为山确实陡,树确实粗,部分是因为干得快了,头会晕,喘不上气。

小霞的工作尤其安逸:她总被刘书记分配去收收边角,采采蘑菇。所以只需要跟着大部队,慢慢地看,慢慢地找,很多时候都歇着。

这时,刘书记总来跟她聊几句天,说你看这里天很蓝,云很低,陶渊明说悠然见南山,我觉得自己比他悠然。

就有人来跟小霞吹风,说书记部队退伍,原配在战场上牺牲了。他管着这么个林场和物资,虽然年纪大点儿,一看那满头黑发,就知道身体很好,肾气很足。

小霞这才明白了招工过程的顺利,脸红了一阵,又白了一阵。书记再找她聊天时,她说,「我不想每天采蘑菇了,我也想去砍树。」

书记的脸红了一阵,又白了一阵,说:「砍树的分队有好几个,你去最前面的那个探路的小分队吧。」

3

小分队很小,就八个人,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装备。这天傍晚,走进个峡谷,天突然暗下来,风雪劈头盖脸,路自然变得模糊。大家没见过这样的天气,不敢继续往前,也不知该撤向何处。举目四望,最近的人家也挂在天边高处,遥不可及,于是心都提了起来。

正在这时,峡谷中叮叮当当地响起来,来了个马队。

都是好马,皮毛锦缎般闪亮,步子又紧又稳。马上坐的全是喇嘛,领头的一个,年纪并不大,一脸黑肉结结实实,披肩下胸还敞着,藏靴微翘地随在马镫上,一颠一颠居然显得有些轻松,让人觉得他来领头并不突兀。

那喇嘛眼神在这群汉人身上移来移去,就直直骑到了小霞面前,俯身下马骂道:「你们砍树子嘛,要遭报应哇。这个天还在沟沟头走,冻死你们狗日的。」却轻轻拍了拍身后的马背,那马就曲了前蹄把小霞请了上去。然后他转头跟其他人吆喝了几句,就把其他人也弄上了马。

没走两步,天彻底黑了,温度降得很快。转过一个垭口,是个牦牛场,放牛人搭的棚子在风雪里摇曳,仿佛在招手呼唤。一行人赶紧俯身下马,涌了进去。

棚里极暗,小霞看不清里面的布局和陈设。那喇嘛却已经生好了火,从兜里拿出个皮质的酒囊,喝一口,用袖擦一下嘴,递给小霞。

「你们喇嘛可以喝酒?」

「过去戒律多。你们又是剿又是反,各种规矩都变了,就没有管那么多了。现在如果不让喝酒吃肉,谁还当喇嘛?天太冷,大家都要喝一点,你也喝一点。」

小霞才发觉满棚都是喉头响动的声音。

这晚怎么睡着的,小霞不记得了,只记得醒来时喇嘛的披肩搭在身上,脸也蒸得热热的。

天放晴了,马队又要上路,她把披肩递给他:「谢谢,我叫小霞。」

他摆摆手笑道:「我叫多吉,是大寺拉擦的助手。外面还冷,你以后还我。」

小霞没有送他出棚,但耳朵一直支着,听那叮叮当当声渐远。然后做梦般呆了很久,好像不信这声音竟没有了。

4

很快他们又见面了。

是小霞托车站边上藏餐馆的老板约的多吉,说要请他去那里吃饭。

坐进屋里,多吉看着桌上摆得满满的,咧嘴笑了:「你还吃得来藏餐啊?」

小霞说:「请你吃饭,就要吃你吃得来的东西,这是礼貌。」

多吉端起面前的奶渣汤递给小霞:「你可以试试这个,好东西,但你们汉人可能觉得有点酸。」

小霞若无其事地做个鬼脸:「才不得,我爸妈以前就说,我是个野女子,不然我咋个敢约你吃饭」,然后就接过碗来,一仰头喝了。

多吉没骗她,这奶渣汤果然酸的,但小霞又觉得,它是甜的。

大概是林场对小霞来说太寂寞了,两人的感情升温很快。

寂寞的人能听到全世界的声音:广播里越来越激昂的口号声,锯子来来回回让树木发出的呜呜声,牛马们商量晚上吃点儿什么的私语声,连身边人明处的挤眉弄眼或暗处的追逐拥抱,也发出了声。

听见所有声音的她知道自己跟它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她面无表情地应付着手里的活路,只有跟多吉在一起的时候,才觉得四周安静下来,心里温暖又踏实。

多吉呢?多吉不是没有犹豫过。他是黄教喇嘛,只有退了身份才可以结婚生子。虽然现在喇嘛不像过去高人一等,但木里叫木里,可不就因为这哲蚌寺沿袭而来的木里大寺。汉人看着大家都是喇嘛,哪知道喇嘛有那么多等级。他从小入寺,聪慧过人,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年头成为拉擦的助手,付出过什么,放弃又意味着什么,他不知道说给谁听。

但每次小霞来了,他都不知道怎么拒绝。这样眼瞳如钻,肌肤如玉的女孩儿,不在他既往的生活里,也不在他习过的经文里。一个冬天的夜晚,他们吃完晚饭,多吉的屋里覆了灯光与落雪声,小霞就赖着不走了。

很快,小霞就不怎么再回林场宿舍。在同一张床上,她态度反复,有时乖乖伏在多吉怀里,听他讲大喇嘛当年的排场,讲大寺里里外外那些故事,或如欢喜的幼兽,上下翻腾,让彼此的身体都变得温暖;有时又忽轻忽重或不顾轻重地咬他,带着接近怨的爱。

多吉知道她想的是什么,终于有一天,他告诉小霞:「我给师父说了,后面不去寺里了。我去拉料子挣点儿钱,我们搬到县城住。」

5

拉料子很累也很危险。

最险的地方在老虎嘴,起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段在悬崖上凿开的路,侧看很像微微张开的虎嘴,上下仍被峭壁含着。

也有人说,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吃了很多人。

拉料子也很挣钱。

没过多久,租来的房子就已经置办得像模像样。小霞手巧,屋子收拾得亮亮堂堂,白天多吉出门,她也到藏餐馆帮工。晚上,她就坐在进门的桌边,一边打毛线衣,一边等多吉。

桌后的墙上,小霞挂了面钟。当时挺贵,但她执意要买,因为她需要时间。无论多晚,她都坐在那儿等着,多吉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打开门,都会迎来小霞的拥抱。

三个月后,杜鹃花打起骨朵儿的一个春夜,小霞的门被敲开,外面站的是餐馆老板娘。

「多吉出事了,在老虎嘴,人没找到。」

三年灾害,小霞送走过很多人了,但这次感觉却不一样。她默默把老板娘领进屋,自己瘫坐在桌边,眼睛好像在寻什么一样,在屋子里左瞅瞅,右瞧瞧,最后又茫然地望向窗外,像什么也没有找到。

老板娘没看过风风火火的小霞这样,就也在桌边安安静静地坐下陪她。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大声地说:

「睡觉吧!」

这大声不是怒,也不是急,只是带来了坏消息于是有点同仇敌忾想要打断厄运的那种大声:

「我很累了,你不累吗?我要睡觉了。有什么事情都明早再说吧。」

「这么晚你就在里面睡吧,辛苦你了。」

小霞把她领进卧室,再走回客厅,顺手把灯光给拨灭,继续坐在那儿恍惚,好像要把世界坐成末日。

但其实不行,末日都是自己的,无法分给世界。

不知过了多久,墙上那面钟渐渐看得清了。

五点二十七分。

6

多吉死后,有过一些议论。

有的喇嘛说,木里的森林本来都是大喇嘛的「菩萨林」,老百姓是不能进去乱搞的。多吉以前最讨厌把山砍得光秃秃的汉人,结果自己去拉料子挣钱,于是遭了报应。

还有更难听的。

小霞正式被林场开除了,却也不怎么去藏餐馆。

她常梦见多吉,两人坐在满天繁星下,都知道相聚甚短,奈何额头相抵,四目紧闭,把彼此的手握得发潮发痛,却仍抵抗不了天一寸寸亮起来。

所以,她见不得藏餐。

老板和老板娘看她日渐萧索,就托人给她讨了个车站里打扫卫生的活。他们不忙的时候,就走过来陪她说几句话。后来车站过夜车多了,需要一个人守门,小霞就搬进了门卫室。

门卫室很小,一半是她的床,一半是她收来的废品。

入夏以后,繁弦急管地播报多了起来,街上也贴满了大字报。车站的领导给小霞说,最近不用上班了。老板和老板娘也把店关了,来聊天时,眉头紧锁。武斗很快开始,一派占了县中学,一派占了县委党校。枪炮声时时传来,街上的喇嘛却一天天多了起来。

他们说,大寺被毁了,几楼高的甲娃强巴佛,身上的珠宝被抠得精光。他们说,木里大寺真大啊,火烧了四天四夜,还没有烧光。他们说,更多的喇嘛没能下山,当官的汉人也是疯的疯,病的病,死的死。

小霞不知道眼前这些事该怪谁,只是偶尔在心里恨恨地想:「你们又是干了什么,遭了今天的报应呢?」

就这么乱了几年,不知道哪天开始,突然就又安静下来。有一天,老板和老板娘来找小霞,说餐馆重新开业了,一起吃个饭。

进了屋,桌上摆得满满的。小霞端起奶渣汤,才喝了两口,就忽然咧开嘴恸哭起来。

她哭得那样用力,还伴着阵阵嘶吼,好像有什么大仇,永远无法得报。

老板娘的眼睛里也都是泪。

老板说:「都别哭了,吃吧。」

小霞就仰头继续喝汤,任眼泪不停灌进嘴里。

她觉得,奶渣汤是酸的,眼泪是咸的。

支持 Side Note 和 Margin Note

这个 Blog 有很多东西都是我自己弄的,甚至连模板也是自己写的。因为除开用于碎碎念之外,这个 Blog 的作用之一就是让我保持一点跟前端的联系。

所以一直有在维护和更新

这次加上对「Side Note」和「Margin Note」的支持,是因为发现自己写东西越来越多使用到 Markdown 默认支持的脚注

但其实脚注或者尾注Side Note 和 Margin Note 可以统称为「边注」,两者的区别基本上只在于有没有编号。而脚注/尾注则分别叫 Foot Note 和 End Note,它们的区别详见这里的解释。 不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我很仰慕的,跨了不知道多少学科的数据可视化泰斗 Edward Tufte 干脆就觉得它是个很糟的设计,所以他自己的书里面大量使用了边注 他还维护了一个 Tufte-CSS 项目,提供使用 Edward Tufte 的书籍和讲义所展示的想法来设计 Web 文章样式的工具。里面也专门强调了边注的使用。

Don't touch me...
我觉得他嫌弃得很有道理。

首先,脚注/尾注和边注都来自实体书。但谁读实体书的时候会去翻脚注/尾注呢?可能最勤奋的那些人是这么干的,反正我基本没读过。

在电脑或者 Kindle 上看电子书或者文档时,因为脚注/尾注通常有便捷的跳转方式,提高了我使用它的频率。但仍然有两个问题,使得它比不上边注带来的舒适度:

  • 在看文章/文档的时候需要不停地跳来跳去其实是一个挺烦人的体验;
  • 随着屏幕越来越大,文档大部分时候都会在屏幕中间,两边有大量的空白其实没有被使用;

哪些东西会在「注」里面?可能是参考材料,可能是拓展内容,甚至可能是作者当时脑子里冒出的俏皮话。这些本身都是对原文很好的补充,但是如果需要不断地在文本中来回移动,那么很可能:

  • 它们没有被真正读过;
  • 它们还带来了对原文的干扰;

所以另外一位同样我很仰慕,跨了很多科的 Robert Bringhurst 在他著名的《字体排版精要》中,花了蛮多篇幅分析各种「注」的优缺点,然后推荐了边注,并且在书里实实在在地用了很多:

Don't touch me...
不需要我介绍的 Knuth 则是 Margin Note 的爱好者。所以 \(\LaTeX\) 对它们的支持很好,他自己在《具体数学》和 TAOCP 系列里都用了很多:

Don't touch me...
所以,我也就给自己加上了。

看起来,边注无非是正文旁边的一些文字片段,似乎很好实现。但是设计上必须考虑的地方包括:

  • 放在哪边,是否需要点击什么才会出现,是否可以折叠?
  • 是否使用 Javascript,如果用了怎么处理错误?
  • 在移动设备上如何显示目前这个 Blog 使用 media query 在移动端动态调整样式,连边框都没有,更别说边注了

还有一些更小的需要想的地方:

  • 比如如果比较密集或者边注内容较多,如何处理重叠?
  • 如何对现有的没有边注的文档隐藏边注栏全屏显示?

最终决定不使用 Javascript,基于 Tufte-CSS 完成了主体框架,显示在右侧边栏。

在电脑上显示的时候,是标准的边注形式,有编号且尽可能对齐:

Don't touch me...
在手机上显示的时候,结合 media querycontainer query 把样式和计数改掉,变成一个可以被点击用来控制「显示」和「隐藏」状态的灯泡:

Don't touch me...
目前还没有精力去各种设备上测试,我自己能够用上的设备运行得好像还行。所以各位朋友可以帮忙测试一下反正你现在就能看到它 ,如果有问题请给我留言或者邮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