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What I know in 2021, 😳

你我都知道的旷世奇闻,仍然不在此列。

  • Facebook Messenger 一半的语音流量来自柬埔寨。这可能是因为高棉语有 74 个字符,在手机键盘上打字很烦人。 - [Vittoria Elliot 和 Bopha Phorn]
  • 维泽尔苏希特综合症(Witzelsucht),也称「诙谐癖」,一种因额叶受损所引发的精神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忍不住在不合时宜的场合讲一些非常无聊的玩笑或乏味的故事,并自认为十分有趣。​​​ - [维基百科]
  • 沙丘的剧本是在 DOS 操作系统下写成的。 - ​​​[Matthew Gault]
  • 美国 10% 的电力来自于俄罗斯废弃的核弹头:俄罗斯把大约 500 吨的炸弹级铀转化为核燃料,美国花了 150 亿美元买下来,然后卖给商业发电厂。 - [Geoff Brumfiel]
  • 狗歪着脑袋不是装可爱而是在集中注意力,经常做这个动作的狗会比一般的狗聪明并且认知能力强。 - [Rachel Fritts]
  • 20 世纪前期,匈牙利诞生了很多优秀科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冯·诺依曼。这些科学家的共同特征就是在富裕家庭中长大,父母重视教育和勤奋工作,欧美的教育制度也允许他们早早进入大学,尽早开始学术研究,在 25 岁之前(冯诺依曼甚至在 18 岁之前),就发表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 [《布达佩斯的火星人》]
  • 每年只生产几毫克肉毒杆菌,就支撑起了整个全球肉毒化妆品行业。纯肉毒杆菌每千克生产费用高达 100 万亿美元。 - [Anthony Warner]
  • 日本政府批准基因编辑河豚上市。研究人员去掉了河豚控制食欲的基因,使其食欲旺盛,不知节制地进食,体重快速增长,在同样周期内达到普通河豚的 1.9 倍。这是日本批准的第三种基因编辑食品,前面两种是可降血压的西红柿和肉量增加的真鲷。 - [新浪新闻]
  • 在 51% 的病例中,选择性假手术ーー仅仅麻醉ーー和真正的手术一样有效。 - [Christie Aschwanden]
  • 在开放式办公室里,戴上降噪耳机可以将认知错误减少 14%。但是如果有真正安静的环境,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错误。 - [Benjamin Müller]
  • 隐私似乎与生产力息息相关。在一家手机厂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在生产线上给工人围上窗帘可以使产量增加 10-15% 。 - [Ethan BernsteinEthan Mollick]
  • 世界上销量第二的电动汽车(仅次于特斯拉 Model 3)是五菱宏光 MINIEV。 - [易车网]
  • 今年 3 月,有人出了 6900 万美元购买了一个 NFT,媒体后来发现,买家是 1988 年出生于贫民窟的印度人 MetaKovan。他从加密货币中累积了巨额财富,外界对他知之甚少。 - [Angus Berwick]
  • 在南非,由于 4G 数据太贵,居民们步行 6 公里到达学校,购买学生的 Wi-Fi 密码,足够让这些学生吃饱午饭。 - [Kimberly Mutandiro]
  • 一项针对 14000 名澳大利亚人长达 14 年的研究发现,长期来看,无论是被升职还是被解雇,都不会对情绪健康或生活满意度产生任何影响。 - [Nathan Kettlewell]
  • 「Carbon Footprint」是奥美在 2000 年左右为英国石油公司发明的。 - [Mark Kaufman]
  • 在工作场所短暂的午休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相比之下,晚上多睡 30 分钟没有类似的改善。 - [Pedro Bessone]
  •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如果你想画一个图表,计算文档中的字数,甚至是使用横向格式的打印,你必须购买一个单独的计算机程序,花费 50 到 100 美元。 - [Benedict Evans]
  • 大多数勒索软件都会检测机器上是否有俄语的虚拟键盘,如果有就选择不进行侵入。这是因为大部分这类病毒设计者都在俄罗斯,他们为了避免惹到政府加入了这样的设计。这也成了避免被勒索软件控制电脑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技巧。 - [Brian Krebs]
  • Crunchbase 上的软件公司总数已经达到十九万五千个左右。里面有 97%的公司不在硅谷,只有不到 15%的公司进行了外部融资。 - [Joanne Yuan]
  • 在跟踪了丹麦企业 25 年之后,数据分析发现当管理者生了女儿之后,下属中女性的相对收入会增加 4%左右。 - [Maddalena Ronchi via Tyler Cowen]
  • 早期版本的 PowerPoint 是由一个女性占比达到 43%的技术团队制作的,当时硅谷的平均比例是 10% 。 - [Russell Davies 罗素 · 戴维斯 ]
  • 高官的体重中位数与腐败指标高度相关。 - [Pavlo Blavatskyy]
  • 在 20 世纪 30 年代,人们看电影是类似于今天去酒吧一样,并不会从头看到尾,而是散步的时候想起来了随时走进去看一段。[Orson Welles]
  • 我们一直把蝴蝶画成了死蝴蝶才是的模样。 - [Emily Damstra]
  • 用来制造半导体的干净的房间必须比手术室干净 1000 倍,因为现在一个晶体管比病毒小得多。 - [Ian King]
  • Hsn-3000 是一个 b2 轰炸机上的组件,只干一件事:检测核爆炸,关闭计算机,然后再打开它。 - [John McHale]
  • 每秒钟制造的新电脑数量是每秒钟出生的新人类的 200 倍。 - [David Holz]
  • 研究发现,在商业计划书里面加一些自然意象(比如草、树或者彩虹),可以增加获得投资的可能性。 - [Koen van BoxelEd Curwen]
  • 一个 5G 室外基站平均功耗 3.8KW 左右,是 4G 基站的 3 倍以上,电费约 2.3-3 万元/年。估计到 2026 年,5G 基站耗电量将上升至全社会用电量的 2.1%,略高于数据中心(约 2%)的耗电量水平。[新浪财经]
  • 20 世纪 70 年代,柯达公司就因为收到了巧克力公司和木制家具制造商的投诉,开始重新配制胶卷来,来更好的呈现棕色。但直到 1995 年,他们才推出了第一款优化非白人面孔的胶卷。 - [Lorna Roth]

时光隧道:2020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圣诞老人的源起

Don't touch me...

又到了回答「圣诞老人为什么要给我们礼物」,「圣诞老人为什么不开车」,「圣诞老人的家里为什么那么多鹿」的日子了。

我问过的几个国际友人,占多数的说法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坐着雪橇、身材圆胖、留着白胡子、身穿红衣服的圣诞老人,是可口可乐公司创造的。

今天有点空,我稍微查了一下,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可口可乐的 Haddon Sundblom 那些广告作品的确普及了圣诞老人的形象,但在这之前几十年,现在我们看到的圣诞老人形象就已经成型了。

但和中国过年的时候出来的各路大神不一样,圣诞老人不是从天而降,历史也确实不长。他被塑造或者说打造的过程,仔细看起来,其实更像是一个比初音未来还早的虚拟偶像养成的过程。

这一招,不可谓不妙。毕竟,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还是虚拟偶像比较保险啊1

13 世纪

Santa Claus 其实是 St. Nicholas 的非官方写法,源于荷兰语 Sinterklaas (Sint Nikolaas 的缩写)。

他据说是一名 4 世纪左右的希腊圣徒(他生活的地方现在属于土耳其) ,以秘密的馈赠而闻名,比如把钱放在鞋子里;也以公开的馈赠而闻名,比如给一个虔诚而贫穷的基督徒送了三份嫁妆,避免他的三个女儿成为妓女。

Don't touch me...

在俄罗斯 Novgorod 的 Lipnya 教堂里可追溯到 1294 年的 St. Nicholas「Lipensky」-来源

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扮演了很多儿童的守护神,St. Nicholas 逐渐被构建为一个给小朋友送礼物的角色。在他的荷兰版本 Sinterklaas 的世界里,他被赋予了更多北欧和日耳曼人在 20 世纪基督教化之前崇拜的神 Odin 的形象:带着一根棍子,骑着一匹巨大的白马,在屋顶上空飞翔。同时还拥有一些淘气的帮手,他们在烟囱旁听着,知道屋子里的孩子们是好还是坏。

在整个中世纪,欧洲纪念 St. Nicholas 的节日通常在 12 月 6 日,非常流行。但是在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之后,这种庆祝活动在大多数新教国家消失了:除了荷兰,那里对 Sinterklaas 的庆祝活动保留了下来。

17世纪

对现代圣诞老人形象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 Father Christmas,也被称为 Old Father Christmas、Sir Christmas 或者 Lord Christmas。

这是英国民间传说里,跟留着大胡子的旧神 Woden 很相似的一个形象(基本上就是 Odin)。他通常代表节日期间快乐的精神,但与孩子或礼物没有任何关系。

英国最早的圣诞拟人化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一首圣诞颂歌提到了「Sire Christmas」。然后圣诞节作为「天主教迷信和无神自我放纵」的象征被禁止了一段时间。下面的版画则是在内战后,英国再次把圣诞节恢复为一个神圣的日子后不久出版的。

Don't touch me...

Josiah King 的《The Examination and Tryal of Father Christmas》(1686) - 来源

1810

尽管美国东海岸到处都是荷兰殖民者,但直到 19 世纪早期「Sinterklaas」这个名字才正式横跨大西洋,从而诞生了美国版的 Santa Claus。

独立战争之后,深受荷兰风俗文化影响的纽约(它以前叫做新阿姆斯特丹你们知道吧),St. Nicholas 的影响力与日俱增。1804 年,John Pintard,一个古文物研究者,创立了纽约历史协会,并推动 St. Nicholas 成为整个城市的守护神。1810 年 12 月 6 日,协会举办了第一次「St. Nicholas 日」晚宴,Pintard 委托艺术家 Alexander Anderson 画了一幅圣诞老人的肖像,并在晚宴上分发。

在 Anderson 的画像中,St. Nicholas 仍然是一个宗教人物。同时,画里他也开始把礼物放在炉边的长袜里,回报孩子们的善良。

Don't touch me...

John Pintard 委托 Alexander Anderson 画的 St. Nicholas(1810) - 来源

虽然「St. Nicholas 日」从来没有像平塔所希望的那样大行其道,但 Anderson 塑造的「圣诞老人」的形象却大行其道。

就在这几年,作家 Washington Irving 在他的讽刺小说《Knickerbocker’s History of New York》中写到了 St. Nicholas。他描绘的圣诞老人不再是昔日不苟言笑的主教:他欢快地驾着驯鹿拉的雪橇飞行,从烟囱里给小朋友带去礼物。

坐实圣诞老人形象的下一个关键步骤,是 1822 年 Clement Moore 写的题为《A Visit from St. Nicholas》的诗:它后来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

Moore 借鉴了 Irving 的描述和 Pintard 加入的荷兰元素,并从德国和挪威的传说中加入了更多类似 Odin 神的元素,创造了这个会眨眼、滑雪橇的圣徒,并且给他的飞行驯鹿起了名字。

1863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让圣诞老人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中 Thomas Nast 的贡献值得一提。

作为漫画家,Nast 在 1863 年出版的《Harper’s Weekly》上一幅名为《A Christmas Furlough》的大型插图里,为圣诞老人做了个定妆照:

Don't touch me...

1863 年《Harper’s Weekly》插图《A Christmas Furlough》的细节

在后来,Nast 在绘画中又给圣诞老人在北极安了个家:家里不但有制作玩具的工作室,还有一本大书,里面写满了淘气或乖巧的孩子们的名字。

1864

尽管 Nast 已经把驯鹿、雪橇等随身用具准备就绪,但那套著名的红色套装还没有准备好。在这段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圣诞老人被描绘成各种颜色:蓝色、绿色和黄色。

比如 Moore 在 1864 年出版的诗《A Visit from St. Nicholas》里配的插画里,圣诞老人是这样的:

Don't touch me...

Clement Moore 的诗《A Visit from St. Nicholas》里的插图 - 来源

1868

到了 1868 年,Sugar Plums 的广告里,好像第一次让圣诞老人穿上了红色的夹克: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不可能不注意到,他的帽子是绿色的。

而且他看起来忘了穿外裤。

Don't touch me...

Sugar Plums 的广告,第一次让圣诞老人(以及他的鹿)穿上了红色 - 来源

1881

转眼到了 1881 年,Nast 在这幅名为「Merry Old Santa」的插图中,为现代圣诞老人的形象一槌定音:

Don't touch me...

Thomas Nast 著名作品的彩色版本 - 来源

下面是他当时发表在 1881 年 1 月的《Harper’s Weekly》上的插图的完整版本:

Don't touch me...

1902

《绿野仙踪》一书的作者 L. Frank Baum 在一本名为《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Santa Claus》的书中详细阐述了圣诞老人的故事,并且增加了许多细节,这对于圣诞老人的传说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从 Baum 这本书的封面,我们可以看出圣诞老人仍然不像今天一样需要被强制穿着红色制服出来上班。

Don't touch me...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Santa Claus》(1902)第一版封面 - 来源

在这张由澳大利亚画家 Frank a. Nankivell 为 Puck 绘制的封面上,是我第一次看到圣诞老人跟今天的圣诞老人没有什么区别的造型(当然,好像又有点区别,hmmmm,圣诞老人请注意你的人设…)

Don't touch me...

Nankivell 在《Puck》的封面上画的 Stana Claus (1902) - 来源

1906

但红衣白领的形象,仍然没有稳定。我还是可以找到 1906 年加拿大多伦多百货商店的小册子里,圣诞老人穿着黑色领子衣服的图片:

Don't touch me...

Toronto 的 Eaton 百货商店圣诞商品名录 - 来源

可见,大家各自拉分支没有个主分支的开发方式,并不适合虚拟偶像的打造。

1913

在世界需要一个主分支的时候,插画家 Norman Rockwell 横空出世。在整个 20 世纪 20 年代,他绘制了许多圣诞老人的形象,是确定圣诞老人现代形象的关键人物。

下面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幅早期插图。

Don't touch me...

Rockwell 为《Boys’ Life》画的封面(1913) - 来源

下图则是 Rockwell 为《Saturday Evening Post》设计的许多圣诞老人主题封面中的两张。Sundblom 后来在可口可乐干的事情非常类似:就是为圣诞老人赋予非常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像之前一味进行卡通化:

Don't touch me...

Norman Rockwell 的两个封面,左边的出版于 1920 年,右边的出版于 1922 年 - 来源

国际化

从一幅 1914 年的日本插图可以看出,Rockwell 版本的圣诞老人已经传播到了亚洲:

Don't touch me...

日本插画里的圣诞老人 - 来源

澳大利亚最早的圣诞老人图片,可以追溯到 1930 年:

Don't touch me...

1930 年 12 月 25 日《The Queenslander》的封面插图 - 来源

公众人物化

圣诞老人形象稳定之后,就已经开始干公众人物需要干的事情了。

比如在美国,这张一战的宣传照里,圣诞老人还只是打个辅助:

Don't touch me...

美国食品管理局的海报(1918) - 来源

到了二战,圣诞老人就直接参军了:

Don't touch me...

美国紧急情况管理办公室的海报(1942) - 来源

所以,孩子们,如果你们疑惑,大过节的,圣诞老人挨家挨户送礼物,也不开个车,多累啊。

你们的担心,是很对的:千万别当人类的神,连偶像都不要当2

  1. 人类对完美人设的需要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知道。感觉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都还只是术业有专攻。比如马拉多纳,我们欣赏他在球场上的表演,没人会觉得他场外是个好人,同时也不太在乎。可能看到声名显赫的人在道德上被摧毁,就可以让普通人有一些胜利或者至少「你们也不过如此」的感觉? 

  2. 话说,天朝最开始,信的是巫教道教。这对神是很友好的,因为没有偶像化的神,有形象的是祥兽和羽人。直到佛教传入,带来那么多有头有脸的神来竞争,道教也就开始造偶像神了。而且因为时间紧指标重,凡尘里稍微表现优秀一点就有可能被拉去干活,连门上的神荼郁垒都变成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