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来自「粥」的问题:
想要转行进入IT行业(广义科技行业其实都可,主要是希望有一定智力刺激同时又有相对匹配的报酬,不需要很高,工作和生活平衡就好。新能源车企和人工智能有前景但是门槛高)
因为基本没什么基础(高中理科大学偏文),目前想用两年一边工作一边准备,先从学习编程和数学开始,考研然后再转。但是也知道现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了,想听听您在转行可行性/年龄/行业发展这几个方面的分享,感谢!
把原文贴出来,是因为给别人建议是件慎重的事儿,而这位同学又正好问了好多个层次的问题:
- 「IT 行业」、「广义科技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其实还挺不一样的;
- 文科专业的学生进入这些行业,不一定要学习编程和数学,考研,然后转行:大量这些行业的公司里面都有大量文科生;
- 但毕业生主要不创业,从事的不仅是某个「行业」更是某个「岗位」。而「IT」、「互联网」、「科技」有一个共性,就是它们很多时候都是基础设施,所以你去最传统的行业,可能也有「IT」或者「科技」这类技术岗位;
- 如果文科专业的学生进入这些岗位,那肯定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
所以我想大概可以把这些问题抽象成几个层次:
- 如果目标是工作得:
- 有一定智力刺激
- 有相匹配的报酬
- 工作和生活平衡
- 那么高科技行业,技术岗位,能满足需求吗?
- 如果能满足需求,互联网的技术岗位还值得努力进入吗?
- 如果值得努力进入,可行性有多大,年龄性别等等是问题吗?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因为:
- 它最重要,也直接影响后面两个问题;
- 我对问题的抽象未必对,如果是这样「粥」还可以让我半途而废(后面欢迎大家加我微信 lencielzju 做一些沟通,然后我再回答);
- 太长的文章对读者太考验了;
那么,高科技行业,技术岗位,能满足需求吗?
我就从需求切入来答这个问题。
1)有一定智力刺激
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在创造过程中得到享受的人,正好我也是。而且我除开喜欢捣腾软硬件,也很喜欢编剧、文案、画画、写小说等等「文科生」的工作。
我可以确定的是两点:
- 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有初级的,重复性的工作。比如你进入了科技行业,也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但是如果数年如一日的写 CRUD 代码,可能最后也容易被淘汰甚至被机器取代。同理,如果你做一个文字工作者,如果只是批量洗稿写那些通过拉扯情绪吸引流量的文章,也很容易被淘汰或者取代。迅速到达专家水平,是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都应该有的目标。
- 从事一些创意类的「文科生」工作,可能比当工程师,智力刺激更大,能创造出的东西更丰富。我之所以选择当工程师,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或者说,我认为,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灵感」和「创意」这类非常不稳定的东西上,本身就很痛苦了。如果你还不足够有钱,可能这个痛苦就有点难以承受。
正好我们就接着说说钱。
2)有相匹配的报酬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高科技行业技术岗位,收入上肯定是能够满足要求的,这应该也是你想要「转行」的原因。我特别喜欢你说的「有相对匹配的报酬,不需要很高」,这是个不错的心态。但是我不知道你的「不用很高」的标准具体是怎样的。
我自己的感受是:
- 钱未必带来快乐,但是带来自由。第一个阶段是解决基本需求,这样你就少了很多压力,让你拥有更好的心态,更自主的生活,从而更自由地去创造。
- 第二个阶段是,你可以在节约时间、获得新体验、招待朋友等方面获得更大范围的自由。这些钱是为数不多的值得经常花的钱,你应该努力走到这个阶段。
但是不是为了这些钱需要牺牲掉「生活质量」?我们接着看。
3)工作和生活平衡
我在外企的几年,体验了「工作和生活平衡」,但并没有因为自己有大把时间久多快乐,反而常常感觉有点无聊。后来的创业生活,我慢慢开始怀疑它,并且特别不鼓励刚刚毕业的同学就去追求它。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读书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找到目标的,因为你得考试。但是毕业之后,你未必有那么清晰的目标感,时间过起来却是很快的。
我自己的感受是:
- 工作是普通出生的年轻人改善自己和家庭状况的唯一途径,也是获得成就感的主要手段。所以不用特别去区分「工作和生活」,然后试图让两者平衡。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如果你干好了,应该是生活里面挺精彩也挺享受的一部分。反过来,如果没有自己热爱的工作,生活的快乐或满足也是很难完整的。
- 在职业生涯早期,在有家庭特别是有小孩儿之前,你应该全力以赴地工作,贪婪地学习和验证学到的东西,并且敢于去冒险。在第一条里我们说过,要迅速达到专家水平,这些都是迅速达到专家水平的必要条件。
- 但努力工作不是埋头苦干。多和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流,多思考。减少对信息的碎片化消费,无论是看短视频还是在网上逛,少看电视,多阅读长内容,多总结输出。家人、朋友和等等对你重要人,千万不要冷落他们。有几个知己,有计划地聚聚,偶尔彻夜长谈。
- 能做个平凡人,有自己投入的东西,不管家庭还是事业。生命旺盛一些,荣辱看得淡一些,遇事少点求取,在时代中自然沉浮,这是了不得的成就。它往往不是一开始就能看到的风景,更容易在你爬到山腰甚至山峰的时候出现。
4)行业和岗位也许都没有那么重要
行业的起落,岗位的流行,没有那么好预测。我毕业的时候外企比民企风光,通信行业收入最高,没什么人去「互联网」。
我观察到的是,在任何行业任何岗位,排名靠前的,比如前一千的人,日子过得都不会太差。
所以可能有三件事是真正重要的:
- 搞清楚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比如你从事技术类岗位之前,问问自己,真的对电脑或者手机这类东西怎么工作那么感兴趣吗?当一个页面加载慢或者一个产品觉得不好用,有经常去想大概发生了什么可以怎么改进吗?热爱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你对这些事情有内生的动力,只要你有空你就想琢磨与之相关的东西。
- 搞清楚自己最高产的工作方式。行业和岗位都会有不同的节奏,对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是人来疯,有的人喜欢独处。有的人需要压力,有的人在宽松环境下才能出活。你最高产的工作方式,往往也决定了你能够从事的行业。
- 和聪明、有趣、有抱负的人一起工作。他们会成为你的榜样,你的创业伙伴,你的投资人,你的客户…让你走得更扎实,更远。
谨慎地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在哪些领域可能会取得成功,但不要太焦虑。你还年轻,人生中的很多抉择远没有看上去影响那么大。等你到了我的年纪,会发现,大部分人会后悔没干某件事,而不是后悔干过某件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