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关于在家办公

因为疫情,很多公司都选择远程办公,网上也有了很多不错的指南,比如东旭的这篇

其实大部分在外企工作过的人都有远程办公的经历。

因为远程办公本质上就是团队物理上不在一个地方时产生的协同工作的方式:不管是团队分布在不同的大洲、国家、城市,还是分布在不同的建筑、楼层、房间,其实都是远程办公。

而这次,大家远程的选择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在家办公。

这个我挺熟。

当年汶川地震,我就回成都 WFH 了两个月左右。

在刚创业的时候,我们也因为很喜欢 Basecamp 的文化 (「Remote」 和 「Rework」对我影响挺大),跑过类似的政策。

更不用说,我现在大块点的工作,基本都是所有人睡下之后在家里完成的。

要说有什么经验,那就是:远程办公挺难的,而且用工业化的角度看,既没有统一的流程和工具,也没有普适的最佳实践。

在家办公,难上加难。

我自己能够给的一点建议如下。

给公司管理层的建议

其实也是给所有人的,因为大家认知需要先对齐。

把有人在家办公当常态

远程团队,或者是分布式的团队,只是团队形态的一种。

理论上,你的团队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就一定进入这种形态,没什么特殊的。

因此,无论团队是不是有人在家办公,衡量团队效能的标准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你的团队目标管理是透明的(比如大家公开自己的 OKR ),你的团队效能指标是靠谱的,就始终用它们,无论团队是否远程。

如果你之前没有这些指标(于是它们也很难短期内被纳入你所在公司的效能体系),那么感受一下:

  • 你的团队有没有确定的目标,所有团队成员都理解吗?
  • 实现这些目标有计划吗,所有团队成员都了解并进行了讨论吗?
  • 团队成员大部分工作时间是用于这些计划的执行吗?
  • 团队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讨论甚至是分歧可以被记录并跟进吗?
  • 这些讨论和分歧是否具有建设性?每个人都可以放心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吗?

认真设计,反复实践

既然你的公司规模到了一定就一定会有这种形态,不妨借着这次机会好好练习一下。

远程办公的确会提供灵活性,但对于公司来说这个收益要真正获得,需要围绕沟通、协调、组织和文化进行精心设计和反复实践。

以沟通为例,下面的准则是重要的:

  • 先假设对方没有看到:让所有成员在同一个上下文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有人远程的时候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会花更多时间的准备。就算你是管理层,也要习惯于重复自己,少说「就像我上周说的」/「根据我的上一封电子邮件」这样的话。
  • 多用表情少开玩笑:线上进行工作方面的沟通时,不要开玩笑,特别是讽刺类的玩笑。如果你实在想搞搞笑,使用表情符号。你的团队需要知道在线上,跟你提出任何类型的问题,都是安全的。
  • 正确决定何时使用同步/异步通信:同步通信(视频会议/电话/ IM 等等)使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讨论创新构想至关重要。在同步环境中解决紧急的事情也容易得多,但不要滥用。尽量减少对其他人的打扰,在每次启动之前问问自己:这件事是不是真的需要立刻响应?

给团队负责人的建议

  • 不要求大家设定一致的工作时间或说出他们何时工作。
  • 不鼓励甚至表彰长时间的加班工作。
  • 鼓励团队合作并公开表示感谢。
  • 鼓励人们写下所有信息。
  • 允许公司中的每个人查看和编辑每个文档。
  • 将每个文档视为草稿,不要等到它完成后再共享。
  • 在 Jira 中鼓励多使用清晰的屏幕截图,以确保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知道文字背后的思考过程。

给员工的建议

最核心要准备好的是,敢于问问题。

哪怕是你觉得有些丢脸的蠢问题。

如果你是新员工,这对你挑战更大。

虽然我说过,新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可以随便问。

虽然实践表明公开问比私聊要更加好

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私下问要舒服多了。

如果你已经了解问各种问题是任何工作的一部分,并且敢于在公共场合(工作群其实也是公共场合)提问而不觉得有任何不适,恭喜你,你准备好了。

否则你就还没有准备好远程办公。

  • 找到模式:每个人效率高的时间不一样,甚至需要的背景声也不一样,多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的,不断重复它,形成模式。
  • 清晰沟通:和管理层沟通好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和家人沟通好自己的安排和需要,这是给自己争取时间节约精力的最好办法。
  • 设置界限:如果你有家人或者宠物,或者你不能抵挡厨房里的吃的喝的,请为这些干扰源设置界限。
  • 保持健康:创建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区,哪怕多花点钱。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哪怕不能出门。

祝各位能够健健康康地高效工作。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