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理论和工具都有很多。本座试过很轻量的todolist.vim,也试过很大气的OmniFocus,但可能因为自己比较爱随意乱来的性格,这些工具最终都被本座慢慢荒弃。
倒是从 E 公司就一直用到现在的Pomodoro Technique1,因为规则简单上手迅捷疗效明显,最终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起
Francesco Cirillo 在 1992 年正式提出了Pomodoro Technique
,命名似乎来源于手边的番茄形状的烹调定时器。简单的说,Pomodoro 就是:
- 一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
- 设定你的番茄钟(软件、闹钟、whatever),时间是 25 分钟
- 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
- 停止工作,休息 3~5 分钟
- 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 如此这般完成今天所有的事情。
- 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 25 分钟。
在工作的 25 分钟周期里面,什么样的中断都置之不理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有中断进来:
- 非得马上做不可的话,停止当前这个番茄钟并宣告它作废(哪怕还剩 5 分钟就结束了),完成带来中断的事情,之后再重新开始同一个番茄钟;
- 不是必须马上去做的话,将带来中断的事情记在另一个列表里(比如叫”Exception”或者”Unplanned”什么的),然后接着完成这个番茄钟。
接下来,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可以回忆一下今天完成了几个钟,并且反思:
- 你受到了哪些中断?
- 你最能集中注意力的地方是哪里?
- 你如何避免开始做一个无趣的工作?
- 什么类型的活动会花去超过你估计的时间?
- 你是否因为处理管理性质的事务而没时间做该做的事情?
承
为什么这种办法是有效的呢?个人觉得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心理层面
分解过的任务更具体
我们做一件事情,复杂度太高的话,兴奋度就会降低,你就会选择拖延。一件事情在被分解成很小的部分之后,才会变得清晰。甚至在操作中,如果你一个任务需要 7、8 个钟都迭代不完,你可能还应该把这件事情先分解成更小的子任务。
分解过的任务更可控
休息和工作之间的心境切换起来很难。有时候你来上班或者吃过饭之后,要进入真正做事的状态花的时间会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番茄大法是动作导向的:上好闹钟,订好提示音,可以让你更好控制自己。
完美主义也是妨碍你按时完成任务的一大原因。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不就是拖延么?在 Pomodoro 大法中有很多迭代开发的禅意:你不能用 25 分钟内的时间去考虑完美的方案,乖乖上好闹钟,完成 25 分钟的任务,然后 5 分钟休息时间里面去想那些改进的方案吧。
分解过的任务更有趣
如果任务无趣时,拖延的时间会增加。比如做项目做到最后的收尾工作之类时,常常非常无趣。分解它们,让你知道你多快就能完成它,可以激励自己。
别人催你完成你不想完成的事情时,你多半也做不好。”have-to”和”want-to”之间的矛盾简直就是the-terrible-two终生梦魇版。通过使用番茄大法,你每天确信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生理层面
如果你常看球赛的话,就会知道一些关于模式的八卦。
比如穆图为多家球队效力都表现不错,对于这种成功他解释说:「诅咒对我是无效的,因为我总是把内裤穿在外面。」
约翰特里,切尔西的队长,国家队的中坚,问下他怎么做到集中精力?他会告诉你他每次比赛前都听同一张 CD,在同一个地方停车,把鞋带系三次。
我大学球队的主教练,从来不许老婆和女儿坐进替补席。
我们的大脑在一定环境下,会进入某种模式,处理某些问题特别迅速。这种受后天训练得到的反应是 Conditioned Reflexes(条件反射)。而简短且固定的专注时间,可以训练你进入这种模式。
转
Pomodoro 说到底是一种轻量的GTD规则。
如果是工作内容高度碎片化的人,比如高管,其实是没法做到动不动就入定 30 分钟不理人间事的。
如果是对创意要求很高的工种,比如画家,作家,好像也不太适合这种非常规律的迭代。
合
拿出纸笔,写下你很想完成的一些事情。从里面挑一个最重要的,你最想马上完成的。然后:
- 定一个 10 分钟的闹钟
- 集中精力完成
- 当闹钟到时立刻停止
- 休息三分钟
结果怎样?你多久看一次闹钟?有没有被其他事情打断?
如果觉得 10 分钟自己能轻松搞定,就可以慢慢延长这个时间了。有不少软件可以帮助你自由的定时和统计:
各种浏览器插件那就不说了满坑满谷都是。
-
http://pomodorotechniqu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