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林记兔头

1

林记兔头是广汉名店。

四川人爱吃兔头,广汉总共多少兔头店,无可考。

但大家叫得出名字的,只温记和林记两家。

彷佛就这两家店,让全城人吃上了兔头。

林记兔头很好找,你从街心花园出发,穿过连接米市街和麦市街的路口,沿树林路往鸭子河方向走,过了书院街,没几步,见到长龙般的队伍,就到了。

现在街心花园还在,但不知道为什么,改了名,叫新北广场。

树林路的树也还在,但不知道为什么,也改了名字,叫武昌路。

像起过义。

但我要讲的,不是现在。

几十年前,逸风堂的老板文先生是看着林家发达起来的。

文先生名音,字隐鹏,家里本是广汉望族,祖辈皆有功名。

文先生十岁的时候,家里还住很大的院子,门楼巍峨,很远就能看见。

然后就解放了,文家响应号召,该上缴的都上缴了,举家住进书院街后面租来的一个小屋。

因为态度好,组织上给了个铺面,让文家自力更生。

文家没有人会自力更生。

老先生琢磨,家族几辈鸿儒,在广汉声名籍籍,自己总不能去卖个香烟啤酒。

最后做了字画生意。

店名取作「逸风堂」,门脸收拾得古色古香,实木翘头下,有幅对联:

「集若干璀璨字画,得一点皎洁月光」。

字画的装裱交易,在当时并无太多需求。

但老先生自幼苦读,念书很多,学问很深,大家爱听他聊天。

他也没有架子,每天开了门,无论生意好坏,总在店里泡一壶茶,总在茶旁边放好瓜果点心,于是总有街坊朋友到店里来坐坐,说说笑笑。

大家遇到需要动笔的事情,无论公文海报,墓志挽联,就都请文老先生来写。

靠着这些收入,文家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并不窘迫。

2

很快,文先生长成了俊朗小伙,读书也很厉害,但因为成分问题,十八岁就做了工人。

很快,他和厂里的一个湖南姑娘结了婚。

很快,她的肚子鼓了又平,平了又鼓,鼓了又平,平了又鼓。

文先生就有了三个女儿:文雅,文丽和文娟。

文先生告诉父亲,名字一看就是人民群众才好。

家里多出这许多张嘴,文先生说,不能再添丁了。

女儿们的妈妈有点惆怅,她大概是想给文先生一个和他一样好看的儿子的。

文家上上下下却宝贝这三个女孩儿。

特别是文老先生,常见他在店里给孙女讲故事,眉飞色舞。

大点儿了,就教她们古文歌赋,经史百家,非常系统。

所以和那时候很多别家的小孩儿不一样,文家三姐妹没干过什么粗活,也没挨过打。

大家去逸风堂喝茶,就看到她们在那儿写字,绣花,画画。

三姐妹都穿得整整齐齐,做事情安安静静。

聊起来的时候人们就说,有文化还是不一样。大家都无产了,走到逸风堂门前,你还是觉得眼前一亮。

好景不长,文化突然开始革命。

老先生被一帮小孩儿揪去批斗。说他搞四旧,说他的对联恶毒腹诽红太阳。

他觉得小孩儿不懂事,那四旧里,有中国人的魂。

更何况,得一点皎洁月光,就是腹诽你们的红太阳?

文先生怕他挺不过去,托人给他带话,劝他认罪。

老先生没有挺过去,自绝于人民。

文先生操办完丧事,也丢了工作,只好回家接手了逸风堂。

他应该是有些伤感的,门口的对联也换成了:

「炉烟忽散无踪迹,屋上寒云自黯然」

他整天呆在店里,老是板着脸,对人也严厉。邻居们不再来,店墙的砖缝里,长出不少青苔野草,文先生也不打理。

3

逸风堂就这样黯淡了十来年,文化才好不容易完成了革命。

这时候,有很多老干部退休了。他们爱写字,爱画画,爱古董收藏。

在他们的带动下,家家户户又都愿意挂点字画了。

逸风堂的生意,一天天好起来。

文家三姐妹,已经会自己托纸、上板、揭画,文先生只需要配配绫子,装装轴。

文家三姐妹,一个比一个能干。没有生意的时候,她们就坐在店里做针线活,卖给附近居民。

文家三姐妹,一个比一个漂亮。有时候文先生分不清,来逸风堂看画的人多,还是看女儿的人多。

文雅和文丽中学毕业后,不怎么在逸风堂出现了,但来的人并没有变少。

因为文娟已经出落成一个美人了。虽然才读高二,无论在哪里,大家都盯着她看。不但是男的,女的看着她,面上不露声色,转个弯就开始在窗户上打量自己,感触良多。

文先生最宝贝的就是这个小女儿,于是每天她放学后,就不再营业,在店里给她辅导功课。

林老三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在他店门口的房檐下摆起个卤菜摊。

林老三的老婆是病死的,为了治病,欠下一大笔钱。

打那以后,林老三就一个人带着儿子,卖卤菜,还钱。

因为干的是文化的事,一开始,文先生不太乐意门口有这么个摊儿。

但林老三的儿子林星和文娟是同学。

而且自从他们在这儿摆摊,文先生发现门口反而干净了不少。

连店墙砖缝里的杂草都被认真清理了一遍,整个逸风堂又看着清爽起来。

一天下午,文先生正在店里埋头看书,林星和文娟一起进来了。

「爸爸,这是我们班上最聪明的同学林星,每年考试,他都是第一名。作文比赛,英文比赛,也总是第一名。」

文先生没说话,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林星。

「文叔叔,我爸在您门口摆摊,实在是不好意思了。我们想的是这附近都是肉菜铺和饭馆,您这儿晚饭时段门口客人少一点,还请您谅解。」

林星说完,捧出个盘子,盛着几样卤菜,一个兔头。

他不敢看平时老板着脸的文先生,头埋得很低。

「兔头吃起来麻烦,牛肉塞牙,耳朵拱嘴儿什么的我挺喜欢,谢谢了」,文先生让文娟拿了个青瓷盘子,把猪脸肉留下了。

4

这以后,下午四点半一到,林老三的推车就推到了逸风堂门口。

他先把牛肉、肥肠、鸡翅、鸭掌、猪脸肉等卤菜在案板前面依次排开。

他的卤水很讲究,卤菜看着就比别家的有精神。

卤菜摆好后,旁边就放上盛满兔头的撮箕,芝麻花生,一些调料,和一个用来拌兔头的搪瓷盅盅。

兔头先用香料码过,再下到清水中氽,去其腥味。

然后放到卤水里面,浸泡好几个小时。

这样的兔头不但很入味,肉也很嫩。

每个两毛钱。

但四川人觉得香和嫩是不够的,多半还会说,「扮成麻辣的」。

于是就放到搪瓷盅盅里,淋上熟油调料,洒满芝麻和碎花生粒。

到了开饭前,林老三摊位前的队伍就长起来。他身手愈发利落,无论是切卤菜,还是拌兔头,都带着风。而且一边干着,还一边跟那头的主顾商量是切点啥,一边收了这头的钱。

所以每天路灯还没亮起来的时候,林老三的卤菜就卖掉了大半,放兔头的撮箕也慢慢平了。

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林星就做完饭送过来了。

他把饭盒放到案板边,上面盖个热毛巾,就走进逸风堂。

跟文先生问声好,跟文娟问声好,拿了青瓷盘子出来,把林老三专门切好留给文先生的卤菜盛好端进去,又走出来。

然后两父子互相点头打个招呼,一个切卤菜,一个拌兔头,继续忙活。

林星进出了一下的逸风堂,文娟却坐不住了。常常就把书一扔,趴在窗上看父子俩卖卤菜兔头,文先生喊她也不答应。

有时候林星也会往窗子这边看看,微微一笑。

等生意稀松起来,林老三拿起儿子捂在饭盒上的热毛巾擦一下脸,就表示可以开饭了。

文先生看到他们吃饭,也就锁了逸风堂的门,和文娟收拾回家。

好几次,文先生和文娟下台阶的时候,林家父子正端上碗。

他们好像总吃红的绿的那一两样东西。

红的是红苕,绿的是红苕叶。

文先生回家问文娟,「这卖卤菜的,自己不吃,能放心吃吗?」

文娟说,「林星家所有的肉都是要卖钱还债和供他读书的。他们俩只偶尔啃点制卤水的棒子骨上带着的肉。」

文先生就叹气,「长身体的时候,哪能这样。不如让林星给你补习吧,我们给他们一点钱。」

文娟很高兴,「真的吗,爸爸,那太好了。」

文先生说,「你们是同学。人家每顿给我们切盘卤肉,怎么能让他天天吃红苕?而且你那些功课,数学外语的,我也不懂,可能林星给你复习,你成绩能好起来。」

文娟的成绩还没好起来,和林星先好起来了。

5

文娟是早就喜欢着林星的。

他个头高,又细胳膊细腿,人显得挺单薄,不像个家里卖卤菜的。

两只手却经常伤着,一会儿是烫的,一会儿是切的,又确实是个卖卤菜的。

但他比班上很多不用干活的男生还穿得整洁干净。

虽然同学这两年,文娟从没见过他穿新衣服,却觉得他很耐看。

衣服的领口袖口,磨得泛白,也看着很舒服。

最后破了,他自己补,那针脚也特别齐整。

很多女生也没这手功夫。

但文娟跟他说,「你一个男生,补衣服怎么补得好,我来帮你吧。」

渐渐的,两个人的话就多了。

开始补课之后,文娟有了理由天天和林星腻在一起。

在威严的文先生在文娟身边的时候,只有林星能够靠近他的宝贝女儿。

因为文先生接触了一段这孩子之后,对他不但有好感,居然还有了几分敬佩。

他天资很好,又很勤奋。

只要有机会,就捧着书看个不停,不像文娟,常常看着他发呆。

而且不管是给林老三帮忙,还是给文娟辅导,都轻手轻脚的,从不发出太多声音,就把事儿干了。

好像那些事情本来就干好了,他只是轻轻把它们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所以文先生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会有大出息的。

他对文娟很耐心,也很温柔,有了他辅导,文娟的成绩提高很快。

慢慢的,文先生在林星来了之后,就不呆在店里了。

他能看出自己在的时候,文娟有些不自在。

结果文先生不在的时候,文娟更不自在了。

她看一会儿书,每个字都在脑子里响着,却串不成句。只感觉身子发紧,口渴得不行。

她想抱抱林星,但又害怕。

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她是想着怎么从后面紧紧抱住林星,才身子热乎乎地入睡的。

所以她怕的不是该不该抱,她怕伤心。

有一次,课补完了,林星起身要走,文娟问林星:「兔头和卤肉,你喜欢哪种呢?」

「都没有吃过,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卤肉吧。」

「为什么呢?」

「只有你这样经常能够吃到它们的人,才有闲心慢慢去找那些缝隙里面的肉。如果是我,当然是大口大口的吃卤肉了。」

「对啊,我最喜欢缝隙里面的肉。你要是不想找,我就剥好喂你好不好,你看你那么瘦。」

文娟等着林星说是的,他却冲过来,认真地抱了一下文娟,就挺起胸脯,转身大踏步走了。

他是因为长这么大,很少有人关心一句他的胖瘦,鼻子直发酸,才赶紧扭头走了。

走到门外的时候,林星就觉得抱得时间太短了点,忍不住回头看文娟,希望她也在看自己。

这是林星长那么大头一次这样回头看一个女孩儿。

那年他十七岁。

她也是林星这辈子唯一这么回头看过的女孩儿。

可文娟没等到想要的回答,已经坐下了,没在看他。

林星觉得,走掉的人好像是她,心里空空荡荡。

6

林星病了。很快,死了。

问题出在心脏,是贫血引起的。

文先生赶到医院的时候,只听病房的门痛苦地叫了一声,班主任就哭着钻了出来:「人没了,人没了。」

文先生走进去,林老三和文娟已经在里面了,也都哭着。

文先生没哭,他已经知道,哭是需要学习的。

送走文老先生之后,他已经毕业了,再没有哭过。

林老三这应该算最后一课。只见他蜷缩在病床边的椅子里,发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悉悉索索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鼻炎犯了。

眼泪却止不住,从眼角不断喷涌而出,被刀刻似的皱纹砍来带去,满脸都是。

老泪真的是纵横的。

对文娟来说,这是第一课。

文老先生走的时候,她还太小。

她扑在林星的身上,毫无意义地呼喊着,四肢不断的扑腾,像个和巨浪搏斗的水手,眼泪鼻涕弄得林星满身都是。

林星却如同冰冷湿滑的甲板,平静地托着她,默默开向远方。

林老三把林星火化了,一把骨灰,撒在了鸭子河里,就又开始卖卤菜。

味道还是老味道,地方还是老地方,但没了林星送饭和帮忙,林老三的背很快驼了。

文娟常看着门口这个卤菜摊发呆。

文先生知道,她的天全塌了,塌在心里。就跟林老三商量,能不能换个地方摆摊。

文娟知道了之后,跟文先生发了脾气,每天放学,不再到逸风堂,跑去帮林老三摆摊。

四川的晴天少,那个冬天特别阴,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

但天气再坏,文娟往那儿一站,生意就好得不行。

文先生看着她被北风吹得满脸通红地样子,赶紧把树林路一个生意不好的杂货铺盘下来了。

他告诉林老三,这钱算是借他的。

林老三在屋檐下做了这么多年生意,从没有想到要舒服舒服,看着拿数目,有些不乐意。

但文娟告诉他说,这不是舒服的问题。有了店面,就可以做自己的品牌,做大了,还可以雇人。

「做不大,这钱你就不用还了。」

文娟是对的,林老三这个店,虽然招牌都没有,但品质好,加上文娟这么漂亮的女孩子经常在那边帮忙,每天都排着长龙。虽然已经改成了六个撮箕装兔头和卤菜,来晚了,啥都买不到。

林老三很快就还清了债。他找了个合适日子,买了些礼品,上文先生家,打算好好感谢一下文先生和文娟。

只是把租店面的钱还了可不够意思,他觉得,文家应该算这个店的股东才行。

「有什么股份比例的要求,你们尽管提,我都可以」,林老三在文家说。

「林叔叔」,文娟听说了他的来意,「我就要毕业了,以后也不打算一直做这门生意。如果可以随便提的话,我只有一个要求。」

「你说,随便什么我都答应你。」

「您立业了,以后应该很快就会再成家。林星以前说,他应该很喜欢吃卤肉,但他从来没吃到过。您能不能答应我,以后就只卖兔头?我不想全广汉,就只有他吃不到您的卤肉。」

「没问题的,好孩子」,林老三的眼泪掉了下来,「要是我早知道他喜欢吃,就好了。」

「那您教我卤肉吧,林叔叔。」

林记从此有了招牌,不再有卤菜,只卖兔头,生意火爆至今。

但大部分广汉人,并不知道林记兔头前面不远,有个逸风堂。

也不知道逸风堂有位老太太,很会卤肉,但从来不吃,只扔在鸭子河里。

1024的礼物

目录

优质工程师是人类之光

昨天是 1024 节,所谓的「程序员节」。

但是在各种媒体上,这群人好像主要被描述成一群发量少,格子衬衫,邋里邋遢背着双肩包,孤僻而木讷的怪咖。

看到这些基于刻板印象的消遣,心里觉得怪怪的(当然,也有些二逼公司自己就在消遣自己的员工)。

其实,人类目前能构建的最复杂的系统,就是软件系统。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我说软件工程师是因为叫程序员是片面的),他们不但掌握构建软件系统的黑魔法,而且大多聪明可爱,有理性的一面也非常感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不装逼,沟通表达和推动事情的能力都很强。

关键是,优秀的工程师普遍收入不错,所以大部分过得挺正能量的。

简直是人类之光。

人们有那些刻板印象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是无关痛痒的配角。

在商业社会,无论是建立丰功伟业的乔布斯马云,还是撕得昏天黑地的当当两口子,企业家才是主角。就算有公众号要写王坚,标题也只会强调他的商业价值:

「当年忽悠了马云10亿的这个男人,还了马云5000亿!」

我从工作到现在,一直是工程师,大部分朋友也是。

虽然被当成配角,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也很爱这个群体。

所以我想,不如把作为一个工程师,有什么是我希望十年前就有人告诉我的,总结一下,算是给大家的一个礼物。

你有几十年的规划?

首先声明,如果你是有很多选择的人,这篇文章可能不适合你(但也未必)。

我是 80 后,我们的父辈们因为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所以有一些选择和改变的机会。我们的下一代,靠着我们手里攒起的本钱,可能也会有一些选择和改变的机会(愿世界和平)。

我们这几代人,选择不多:在城市化进程中,完成从山区、农村或者小县城,到大城市的迁移,主要是靠读书和工作。

在之前讨论 996 的时候我说过,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是通往更理想的工作或者人生,唯一的手段。

而且按照现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大多数「城一代」,可能需要付出终身的努力,才能勉强让自己的家庭在自己工作的城市里真正扎根。

然而,你问问身边的同事,几乎没有人有长远的,保障自己安全度过这几十年的职业规划

这是一件细思恐极的事情,等你中年了就知道了。

还好,你进入职场的时候是一名「软件工程师」,规划并不复杂:起步之后,只要尽最大努力避免被淘汰出局,修成正果的问题不大。

但因为创业的风潮,很多工程师开始用类似于玩彩火箭的方式对待自己:把自己最宝贵的一段甚至一大段时间当成筹码,扔进自己看不清的漩涡里面,就希望屏幕上转出五彩斑斓的大字:「财务自由」。

所以,很多人 40 岁不到就精疲力尽,充满沮丧地离开了这个职业。

我建议不妨把「工作」当成一个使用期限至少 30 年的产品去打造,用户就是你自己。

这个产品的核心要素是规划、能力、人、钱,这些要素也会形成飞轮效应

这是源自亚马逊的模型,但简单说就是,只要集中精力发展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要素会在自身壮大的同时,发生一些神奇的化学反应:每一个都使其他的部分变得更容易,并且有复利。

规划

当你把「工作」当成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估计我会工作五十年左右),规划就变得很重要了。很多人每天都会觉得工作很烦,是因为没有做到下面两点:

  1. 干自己真正有激情的事情
  2. 注意节奏,可持续发展,不要 burn out

第二点和第一点同样重要,就算好吃,也别暴饮暴食,小心伤着脾胃。

找到自己的节奏是所有要素发展的基石,所以它是飞轮的起点也是终点,后面我们还会回来。

能力

在一份工作中你最重要的收获是能力的提升。

学习,你得不停的学习。

比较反直觉的是,学习不一定是学「新东西」。在工程领域,太喜好新技术是很容易有的毛病,而实际上,主要的收获常常来自于对干过的事情、他人的经验不断地吸收、反思和精进。

过去的优秀工程师是很擅长复盘的,比如几个月前过世的 Erlang 的作者 Joe Armstrong 就说过,他每周会拿 4 个小时来复盘自己,这个习惯对他取得最终的成绩贡献很大。

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这代工程师缺乏复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大家想偷懒,而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速度太快,体量太大,我们绝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并行处理大量的跨多个领域的任务。

所以在这个年代,「能力强」常常意味着你怎么高效的获取、处理并输出信息,促成组织需要的结果发生

这三个步骤每个都可以做很深入的分享,这里不细说了。

另外,你没有时间在每一个领域成为专家,但你得花时间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

广度要么是深度的副产品,要么是你自以为的广度,其实只是浮光掠影

你有几十年可以计划,别着急。不断发展自己,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对于软件工程师,一个特别要计划的就是什么阶段发展技术能力,什么阶段发展管理能力: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操,才会有螺旋式的上升

(不想叫「人脉」是因为这个词臭了)

前段时间跟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聊天,他说自己每年会准备大概 100 万的经费,去找各行各业的达人聊天。运行了几年之后他发现,每年如果他这个钱花光了,公司就做得很不错;如果有哪年这个钱没花到位,经营也不太好。

这个关联性建立得是不是合理可以再讨论,但是这说明了靠谱的人有多重要。

我选择去哪个公司哪个团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

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我还发现,哪怕是大家不再共事,你结识的靠谱的人仍然会影响着你。

他们有人给你推荐靠谱的机会,有人成为你的分析师和顾问,有人成为你的创业伙伴或者投资人。

还有,这些聪明、积极又靠谱的人,能够影响的还不仅仅是你的工作。

所以,遇到他们,请认真对待,不要放过,如果填满你的邓巴数的人是他们,你也不会差的:据说人是自己关系最好的五个人的平均值,你算算。

对于刚刚进入行业的你,请尽量加入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公司,他们有资源聚集一大帮靠谱的人,然后因为各种偶然必然的原因,这些人会和你一起散布在软件行业的各个山头里。

声望

因为这个词的「功利性」,很多的工程师,包括我自己,会一开始有本能的抗拒:无论有人让我去什么技术大会做分享,还是去极客时间开个专栏,我的第一反应会是,不去。

在我看到一份简历的时候,跟一个人聊天的时候,也会尽量在脑子里面消除他的声望造成的我对他或者他的观点的影响。

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我发现声望确实非常重要。在公司内和市场上一些重要机会出现时,谁能获得这些机会很多时候能力和声望相比,后者可能更重要。

并且,声望的增加并不是靠装或者骗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能够在事业上持续获得成功的人,做人通常也很棒,对其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的。

卑鄙是失败者的通行证,最多让他们赢一两集。

要想真正增加声望,只能靠不断的高质量的利他,这需要你从很多方面突破自己,但是值得你坚持和投入:它是很多事情的润滑剂,并且也有复利,一旦你有了一点点声望,扩大它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做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就行了。

如果你玩过魔兽世界,不妨试试,每年在自己的规划里面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刷声望

变老意味着对更多的人负责。

伴侣,孩子,父母,团队,朋友等等。

同时,对我们开放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一方面,如果你一直是普通职位,这个行业的年龄歧视是普遍存在的。

一方面,如果你的职位高了,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

虽然如果你确实遇到了这些情况,我也可以安慰你:所有遇到这种情况的人,最终还是会找到一份工作。

但这个过程可能很长,可能因为钱的因素,你没法好好的挑选下一份工作:你按照 30 年期限打造的产品就脱轨了。

所以钱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它可以换来时间,让你在不同的工作之间,在工作和休息之间,有探索的余地。

现在流行的FIRE运动(Financially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你可以研究一下,挺适合技术人实践的。但记住你的目标:不是「财务」而是「自由」,为你自己和你负责的人创造灵活性,让你们更审慎同时也更自由地挑选机会或者是进行创业

这里顺便就说一句,创业可能不是一个财务自由的好途径,其实更适合财务自由之后干。

如果你特别想创业,先加入一个靠谱的创业公司。

规划

我们又回到了这里,规划是最关键的地方。

假设你做到了之前说的两点,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也注意了节奏,随着飞轮开始转动,可能慢慢的也会缺乏规划。

要随时停下来检查自己的节奏。

软件这个行业的门槛其实很高的,技术更新快,认知负担也重,关键是复杂度高。

要想做到优秀,无论是在某个领域有深度有突破,还是在规划和管理技能上有突破,都需要你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面持续投入好几年。

学会对自己的能量进行管理,不仅仅是对你的工作很重要,对你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之前,你会不断遇到挑战。

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之后,你还是会遇到挑战,因为你在工作以外的角色和责任,大环境和团队的具体情况等等因素,会变。

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评估你是不是处于正确的节奏,这取决于你本身的智力体力和心力。

但有一个简单的测试就是,你能不能空出时间做一些你觉得开心的事情,并且不感到焦虑。

这个时间是多久?一个小时?一下午?还是一个星期?

比如今天我花点时间写这个东西,挺开心的。

现在,我要按照自己的规划下班了。

我当然不会告诉你们,我发现自己的规划是错的,因为电梯没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