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流年


刘阿姨住我家楼上。

封起来前,邻里间还不大熟的时候,我就知道有这么位大妈。

小小的骨架,干干瘦瘦,还常带着愁容,让你觉得她的脸庞和身体,总嵌在暗影里。

但只要遇到人,她就会咧着嘴热情地打招呼,哪怕喊不出名字,也会笑吟吟地说声「你好」。

有天她来敲门,说家里有人学琴,大概会吵到我,让多多包涵。

这份被命运倾轧而不顺遂者才会有的温柔,让我想起梵高的《吃土豆的人》,所以印象挺深。

封控后,小区其他楼栋陆续有人阳了。为了保住我们楼的胜利成果,楼里选了楼长,按大家的情况做了分工,对所有对外对内的接触点进行统一管理: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组成了「采购组」,主要负责去搞定各种物资。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组成了「运输队」,负责去充满「危险」的快递区把楼里采购的物资运回来,并且要负责统计和照顾有特别需要的老人。

我才知道原来刘阿姨家,住的是她,她儿子和她的小孙子。

这样的组合为啥要特别照顾呢?

「她的儿子,戆大,老婆嘛跑掉了。孙子才两年级,个么这一大一小,都是刘阿姨伺候。」

楼长这么一说,我马上就知道谁是刘阿姨的儿子了。自从搬到这里,我就时常看到一个大高个,三十多岁的样子,拎着菜或生活用品上电梯。他看到人,会站着不动,像是让路又像是不知所措。你跟他点头,他眼睛看着你,却没有眼神的交流。但是如果你东西多了,他也会给你开个门或者按下按钮。

「一直这样?还能娶老婆生孩子?」

在小区里住了十来年的庄大哥就搭话说,「她儿子之前挺正常的,还参加过小区的球队。小孩儿出生没多久,就得了躁郁症。已经好些年没有上过班了,也不怎么出门。老婆陪着熬了段时间,最后还是离了。为了好再结婚,没要孩子,刘阿姨也心疼孙子,就这么一大一小都养着了。」

「那刘阿姨的老公,是去世了?」

「没有呢,她老公也奇葩的。打麻将,认识个相好的,就搬出去住了。但偶尔会回来,拎着一堆东西上楼,把饭菜做好,和儿子孙子老婆吃几顿,然后就又出门不见了。关键是就这样,刘阿姨还是让他进门,搞得我们反而不好问他们到底是离婚了还是没有了…」

于是每次领完物资,我就给刘阿姨家搬进去。

屋里收拾得很素净,没有什么多余物件。

养了只花猫,叫胖虎。

胖虎胖得很努力,让这个素净得家里显得多了一些盈余,也多了些温馨。

少不了拉几句家常。有次送去了一点牛排,刘阿姨说:「对不起啊,小李,这些东西我不会做。我们家老廖会做的,你给我放冰箱里他回来再做,对不起啊。」

那些让你最不知道怎么去帮的人,总是说最多的「对不起」,让你觉得无地自容。

我默默把冰箱打开,一边往里面放一边说:「那廖叔叔肯定会挺吃惊的,你在这个光景下还搞了这么多牛排给他做。」

「你们对我太好了,老廖对我也可好了。没有你们,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她的儿子大概在里屋,没有出现。孙子在看电视,猪猪侠和外星人打得激烈。我指着墙角的钢琴说:「小朋友蛮厉害的,能够坚持学琴。我们家的弄两下就嫌太辛苦,不弹了。」

「是我,晚上弹琴的人是我」,阿姨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难怪经常那么晚」,我这么想着,跟她又说了几句就出了门。此后,偶尔深夜里听到楼上的琴声,觉得之前被打扰的不快没了,还从里面听出了些孤独和交谈。简直是我熬夜的一份美好陪伴。

没过多久,神秘的「老廖」就出现了。不是因为疫情结束,而是他儿子测完核酸,躺在楼下的草坪里,死活不上楼。来了两三个警察,好说歹说,还是不动。要动手抬他,他就开始尿裤子。邻居们护着刘阿姨他们,不让继续动手,然后老廖就来了。

他拉过刘阿姨的手轻轻拍了拍:「你带小的回去吧,我来处理」,就接管了现场。我看他头发花白,有点驼背,穿着很得体,动作也麻利。跟警察和管委会的人沟通,客客气气,却颇有分寸。

不一会儿,小廖开开心心地爬了起来,领着老廖要回家。一边走,还一边跟他爹说:「家里有牛排的,等着你给我们做呢~」

望着他们的背影,庄大哥说:「这个四分五裂的家里,谁都不容易啊。」

五月份,我跑回了成都。走后不久,封城也突然结束。

疫情好像还在,又好像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邻居间的亲近也一样。

七月份,有一天公司没什么事儿,我就去学校接小孩儿。没怎么来过,到得有点早,入秋的太阳仍然辣,烫得大家都把脸缩着。旁边二年级的那堆家长里突然有人问:「怎么最近刘阿姨怎么都没有来接廖思宇,都是你来的。」

「哎,她已经走了。」

我被这句话震得一激灵,转过头一看,说话的,可不是廖伯伯吗。

「走了,不可能吧,刘阿姨身体很好的呀。而且疫情期间他们楼不是唯一没有阳过的楼吗?」

廖伯伯的话音未落,好几个认识刘阿姨的家长就围了过去。

「身体是很好的啊」,廖伯伯说,「脚气,一个脚气而已。自己拖着,真菌就感染到内脏了。让她去医院,不敢去,怕染上新冠。拖了不到一周,恶心、呕吐,送到医院,已经肺部有积水了。」

「那到了医院这种问题应该好解决的啊?」

廖伯伯的脸上就有眼泪流下来,「如果不是特殊时期,应该是好解决的啊。那个时候,医生也不够,程序也不一样,很快就告诉我们人不行了」。说到这里,他左右看看,停顿了半天,才下了很大决心似的摆摆手用很低的声音又补了一句:「关键是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随便找什么关系人都进不去的,唉,不能讲,不能讲啊…」

于是就真的没有人再说话,只剩下廖伯伯若有若无的几声抽泣。

天色也在这呜咽中黯淡下来。学校的广播仍然在响,声音亢奋而沙哑,仿佛每句话都把什么撕出道口子,滋滋啦啦。教室,操场,篮球架,枝繁叶茂的香樟,前仰后合被风追着跑的云,都在不动声色地离我们远去。四周一片一片地暗下去,让人忍不住希望一些灯火,赶紧亮起来。

2022年终总结

鼻子还堵着。

今年挺难1

之前没想过,四十岁迎来这样的一年。

我好些朋友,年纪比我大。

上次创业,合伙人比我大了整整一轮。

他们中有人讲,我比较早慧。

我知道,往好听点儿说,自己有些地方很天真。更直接点,就是不懂而已。

这里面倒没有矛盾之处。

世界从来是苦的,也是甜的。因为它的无味且有趣,确凿而飘渺,天真才成了早慧。老练如张爱玲,反而「长的是磨难, 短的是人生」了。

确实有很多还不懂。

比如,和大部分家境普通,又受点儿义务教育的中国人一样,我一直以为「顺应天命」是唯心主义,应该「信力不信命」。

努力拼着,到最近两年,才发现搞反了:相信自己的「力」可以改变一切,才是唯心;而全部交给「命」,则简直是最彻底的唯物。

再比如,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2,这之后,才能做君子3

我曾天真地认为,要不了那么久。

现代社会,移动互联,学啥都快,不用再跟夫子一样去周游去体验4。一起踢球的兄弟们,一起奋斗的同事们,都让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结合自己的起落,不难发现,世间万事,如沙如尘,握得越紧,撒落越多。手松一点,劲虚一点,反而可能掬水月在手。

Don't touch me...

Don't touch me...

Don't touch me... 注:感谢球队,带残疾人看了很多风景

这心态上的变化。好像不算消极。因为中国人的「前念不生」,后面总还跟着「后念不灭」5

然后就到了今年。

战争、火山、高温、地震…这些东西还可以关在手机里,疫情带来的冲击却实实在在。

年初是上海的突然封控。

让人最难受的不是吃不上饭,而是你发现,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很多人,居然仍是这样的6。很多自以为根深蒂固的关系,也在这诧异中断裂了。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自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集中断裂,自我随之剥落,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万事飘摇,身心困苦。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日子?

赶紧开车回了成都7,却只觉得她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让人绝望。好在窗外偶尔看得见覆雪的青山,想想跟杜甫看到的是一座,那么陌生,却又那么熟悉,就觉得日子还是能过下去。

夏天用完,回到上海,没过多久安稳日子,学校又开始停课。然后,全国突然解封,药,甚至罐头,变得稀罕。

作为地质队员的后代,我知道黄桃罐头并不包治百病,甚至在罐头里,也不如梅林的豆豉鲮鱼好吃。

娃不知道啥是罐头。

我想,这说明我的生活比黄桃罐头爱好者像样,娃的生活比我像样。只不过,娃以为自己像样的生活,固若金汤。我却明白,一切都很脆弱。

菜没有了,过一段时间总会有。
药没有了,过一段时间总会有。

一场大疫,一辆大巴,一次大火,有人失去生命。

生命没有了,就再也没有了。

另一个感觉,是时代的变迁。

时代是人的产物。它不是某个天赋异禀的领袖,去设计并引领的,而是无数人一起行动,去拼搏才造就的。

但人更是时代的产物。对于个体,时代它既定且不可违。所以时代变迁中,人是很难受的。

要理解人对时代的怀疑和逃避,也要理解人对时代的参与和追求。甚至要理解同一个人,上午追求,下午逃避。

这种理解,对他人有意义,对我们自己,意义更大。因为只有带着这种理解地去看待问题,才能获得一种更大的宽容和坦然8。对那些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事物,保持一种超然。对属于自己的那些,则保留一份天真。

2022 年,就要过去了。时间的残忍之处,恰恰也是怜悯之处,就在于它总会过去。网易「致敬每一个扛住了生活的平凡人」9,给自己惹了点儿麻烦。我觉得,能做个平凡人,有自己投入的东西,不管家庭还是事业。生命旺盛一些,荣辱看得淡一些,遇事少点求取,在时代中自然沉浮,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

所以这世上真正的智者,我希望他们能够顺利些。贡献了善意与光热者,我希望他们甜多一些,苦少一些。但此刻,我更想对所有没扛住生活的人,举起手中的酒杯。

红尘滚滚,我们却满身软肋,可能永远不能有所透彻,但这 TMD 也没关系。

祝我们新年快乐!

  1. 有些人的尤其难,比如学生,他们好几年都没法好好读书,出来也很难找到工作。 

  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觉得「不惑」,体现在遇事可以自己有拿捏了,无可,无不可。「立」,还在了解规律,按规矩办事儿的阶段,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3.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 有了视频网站之后,职业运动的成才期比之前都大大提前了。篮球和足球场上很多未成年选手已经可以在顶级联赛打主力。 

  5.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6. 疫情期间记了一笔,因为有些事情,不该被忘记。 

  7. 我小学在山里,中学在一个城市,大学在一个城市,读研在一个城市,工作后在上海和成都换来换去,成都,是我呆过最久的城市,也是亲戚朋友最多的地方。 

  8. 我认为世界上从来只有局部最优,对「求全」的妇人之仁,总是嗤之以鼻。但现在,我觉得妇人之仁好歹是真情实感。大部分时候,那些宣扬和要求百分之百纯而又纯的事物的人,他们自己从未相信过自己嘴上说的那种东西,他们自己就更不是。他们只是一群虚伪的鬼怪。 

  9. 视频里的原文是:「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几个瞬间。致敬每一个扛住了生活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