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An Accident of My Dog

今年 2 月 4 号,花卷被偶像派接到了我们家,处于眼睛基本刚刚能睁开的状态。

Don't touch me

来家里一个月左右,花卷被养得脑满肠肥,开始四处找东西咬着玩。我们给它备了一些狗玩具,但它玩玩就腻,反而对拖鞋、鞋带这些东西非常有兴趣。

3 月 16 号的早晨,本座起床之后,就听到偶像派的父母在讨论狗是不是吞了给它用来咬着玩的胶管。听他们说这根胶管有食指粗,长 15 厘米左右,是类似抽血时捆手臂的那种胶管的材质。以花卷当时的体型,我们都觉得不太可能被它吞了。当时只有偶像派妈妈一个人比较担心,因为管子从拴在笼子上给花卷磨牙玩到发现管子消失期间,笼子是关着的:也就没有被花卷叼到其他地方的可能。

吃过早饭,岳父去笼子旁边找那根管子。因为这根管子是他剪下来给花卷的,所以他非常内疚也就更加着急。结果把笼子和附近的地方弄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这个时候大家虽然抱着拒绝相信的心情在相互安慰,但是其实都隐隐觉得可能这小伙真的蛇吞象了。

中午偶像派和我去参加她最好的姐妹的婚礼,花卷还是留给偶像派父母照看。本来是期待很久的一场婚礼,因为这个不幸的意外,没等待开始吃饭心神不宁的我们就匆匆忙忙地撤了。还好新娘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姑娘,还安慰了偶像派几句。

从婚礼现场回来我们就开始一边找兽医的电话一边上网求助。很快微博,QQ,知乎等各路好友们的答案就回来了。基本上统计了一下,以催吐的建议居多。

立马上网搜素那些催吐的办法,发现 youtube 上正经的兽医除开双氧水催吐之外,就没有传别的教程。双氧水不是家里常备的,就算买回来要把浓度调合也缺工具,所以还是决定送宠物医院催吐。

在网上搜了一家成都比较大声誉看起来也凑合的医院,让偶像派打电话过去咨询。本座在网上继续搜一些资料,发现了关键词是 Intestinal Blockage ,就去 Google 论文库里面随便搜了点儿相关的入门文章看了看。一边看一边旁听到电话里宠物医院的医生说要先照 X 光片,然后最好照完确认之后就做手术。

听到「手术」这两个字本座心里面就有些抵触情绪,觉得这医生好像一来就想求极限。但决定了要找兽医,我们也就没有再犹豫。打电话告诉了父母,他们开车把狗带上接了我们大家一起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照 X 光,解开了它为什么能吞下那么长一根胶管的谜:原来那根它「不可能咬断」的胶管被它咬成了很多截,一截截的吞了进去。从 X 光来看,满满当当的塞满了它的胃。

Don't touch me

这个时候他们的主治医师出来说,因为管子的直径超过了肠子直径不少,所以是不可能进入肠道排出去的 。这样堵在胃里,肯定会有问题,只能马上开刀。

问他为什么不能催吐,他说这么多管子,催吐的话可能会卡在喉咙里面窒息。 问他手术的价格和风险,他说价钱是几千,风险就是狗太小,可能挺不住这么大的手术。

我和偶像派互相看了看,虽然不知道对方是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是我们都看出了对方不想动手术的意思。我们全家人一起开了个小会,决定了不做手术。医生少不了添油加醋地形容了一番不做手术狗狗有多么痛苦,虽然来之前就跟偶像派说了不能当着她爸哭,但是偶像派还是当场眼泪就下来了。

我们抱着花卷回到了车里面,整个车里面安静得就像刚刚诞生的宇宙。最后偶像派满眼泪花的说如果是这么痛苦,干脆把花卷安乐了算了。这么一说她爸眼泪也要下来了,偶像派又开始劝她爸:「如果冒险开刀,就算能顺利下手术台,胃上那么大个口子也难受。如果不开刀,饿死或者是憋死更难受。还不如让它睡一觉就上天堂了。」她爸听她这么一说,也就忍着眼泪点了头。

我当时有些不知道怎么劝偶像派和她爸爸。他们俩是最爱花卷的,所以想出来这么一个痛苦的决定。偶像派的妈妈一开始表示了反对,理由是当天花卷虽然吃的比较少有些没精神,但还是比较生气勃勃的样子,不如再观察一下。

我心里也比较反对,因为隐隐记得看的论文里面还提到了一些措施,感觉这样就放弃是不是太早了。回家把那篇论文仔细看了一遍,下面是我用 Evernote 记的笔记:

根据体内异物的位置不同,狗的症状可能不同,主要涉及呕吐,失去食欲,胀痛和排便困难。

如果异物还在食道内,狗一般会舔自己的嘴唇,不断吞口水,在喂食后立刻呕吐。这种情况下狗因为进食和喝水困难,一般会很快出现生命危险。

如果异物在胃里,幽门一般会被堵死(否则异物一般会进入幽门并下到肠道),造成食物无法进入肠道。一般的症状是在进食后数小时才出现周期性的呕吐。造成胃内堵塞的异物一般是较大的并光滑的物体,比如骨头,高尔夫球等。

如果异物在小肠,说明异物通过了幽门但是小肠壁里在弯曲的地方无非继续前进。发生了这种情况,因为肠道的气体不通,会造成血压升高,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样情况下,狗进食后会立刻出现呕吐症状,伴随发烧,惊慌等表现。

注:很多狗在吞了异物之后,异物在胃部时间会比较长。这段时间内,狗的表现会比较正常,直到异物通过了幽门进入了肠道,才会出现各种危险情况。

处置:

1. 2 小时内就要立刻使用 3%的双氧水催吐,过后不推荐催吐
2. 在错过时机#1 之后,胃里的异物,需尽快使用粗纤维面包、红薯、南瓜、黑米糊等食物,期望在运气好的情况下对异物进行包裹并排出体外。
3. 如果#2 不奏效,不可拖延,需立刻进行手术,以免胃里的异物进入肠道引起并发症。

显然花卷现在异物在肠道里面,可以采取#2 描述的措施。而且当异物卡在胃里的时候无非是担心:

  1. 异物可能通不过幽门,让食物也进不了肠道,吸收不了养分
  2. 异物可能通过了幽门,但是通不过肠道,会造出更多严重后果。

虽然从片子上看,管子还真是比肠道粗了不少。但是我平时给花卷收拾它的粪便,感觉也没比当天它吞进去的管子细多少,所以和偶像派商量了一下,第二天给它吃点儿红薯试试。

第二天醒来之后,听岳父说,半夜听到花卷在呕,就帮它抠,居然从它喉头抠了一截软管出来。这一下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白天我们一边给它喂红薯,一边观察它。

晚上轮到偶像派和本座守着它,希望它继续争气把一截截的管子都吐出来。可是基本上整夜没合眼盯着它,也没发现它再有呕的现象。

第三天早上,花卷例行大号的时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它拉了一截胶管出来。虽然加上吐出来的总共才是第二截,但是这说明花卷的消化通道是畅通的,我们悬了几天的心也算基本落地了。

接下来的几天,花卷以每天一截的速度把胶管排出体外。为了确保它肚子里面确确实实是没有遗留,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分配给了本座:把每截拉出来的胶管洗干净最后拼成没咬断的样子。结果花卷天天吃红薯,本座天天洗它的红薯屎里面包着的胶管,那味道真是永生难忘。

不久花卷就排完了所有的胶管:之所以敢说所有是因为一截截的本座都洗干净拼起来了。

Don't touch me

事后我们制造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气氛希望这位同学吸取教训。当然,虽然认罪伏法的时候花卷看起来态度尚好,但劫后余生的它最终还是在我们的纵容下过起了更加飞扬跋扈的生活。

Don't touch me

Is Wine Bullshit

Don't touch me

一瓶 Lafite Rothschild Bordeaux 最少要几千块,一瓶 Charles Shaw 或者 Franzia 卖十几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红酒的广告宣扬着高档红酒的品质和口感是多么美妙。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按照”酒类经济学家”的说法,葡萄酒的价格和口感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那么紧密。他们中不少人甚至声称,葡萄酒的价格根本就是乱来的,而那些号称能被品出来的万千滋味不过是付钱过后脑袋里面的自我安慰。

比如,一份 2008 年发表在《The Journal of Wine Economics》上的文章说,当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的酒的价格时,他们对实际上更便宜的酒的口感评价甚至稍稍好过那些更贵的酒。而且不光是一般消费者,即使是那些专家也不会对更贵的酒评价更高:

「In sum, we find a non-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and overall rating for experts. Due to the po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ice coefficient for experts, it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this coefficient is in fact positive.」

另一项实验中,被试者喝过 red wine 和 white wine 之后,对两种酒的评价就分别是一些典型的 red wine 和 white wine 的评价。而实际上用于测试的酒都是 white wine,所谓的 red wine 只是加了一些对口感没有影响的食用色素。

另一类的研究着眼于品酒师 Robert M. Parker Jr.发明的风靡全球的 100 制评分标准的准确度。退休的统计学家 Robert Hodgson 也是一位业余的酿酒爱好者。他发现同样的酒多次让品酒师打分,分数非常不稳定:

「The judges’ wine ratings typically varied by ±4 points on a standard ratings scale running from 80 to 100. A wine rated 91 on one tasting would often be rated an 87 or 95 on the next. Some of the judges did much worse, and only about one in 10 regularly rated the same wine within a range of ±2 points.」

随着类似的研究结果不断被刷新,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质疑酒究竟是如何定价的。

酿酒工业的巨头们也出来承认:酒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宣传中的那些有关酒的口感等品质相关的要点,而是产量、品牌、大量中间环节的成本以及人们对浪漫或华贵生活的期许。但酒商们仍然坚持,即便是这些因素造成了有的酒很昂贵,但是卖得贵的酒通常也确实是口感上佳的酒。问题是和批评者相比,他们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数据说明这点。

于是有些媒体就出现了「品红酒就是扯淡」这样的文章。

但这么说公平吗?

口感其实并不是仅仅来自味蕾

要明白这是为什么你首先要知道味蕾只是舌头上让你感知食物的酸甜苦辣的部分,这些是味觉但不是口感。口感的形成是视觉、嗅觉、味觉等五官都有参与的。

要试验这点儿你可以试试捏着鼻子吃饭,或者你想想为什么自己上次感冒的时候吃东西不香。和味蕾一样,人的感觉器官特别是嗅觉和视觉会在你对酒的口感做出评价时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这点对于其他食物和饮料也一样适用。

以颜色为例,类似前面说的在 white wine 里面加色素可以让品酒师都犯错认为它是 red wine 一样,New York Times 报道过:

When tasteless yellow coloring is added to vanilla pudding, consumers say it tastes like banana or lemon pudding. And when mango or lemon flavoring is added to white pudding, most consumers say that it tastes like vanilla pudding. Color creates a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for a certain flavor that is often impossible to dislodge, [food chemist] Dr. Shelke said.

味蕾之外的其他感觉影响口感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环境,研究表明人们在柔光的环境下就餐觉得更舒服。比如预期,我们过往的经验,食物的品牌包装价格都会影响我们对它的口感。

并非所有的酒都一样

公认的最好的品酒师,被称为 Master Sommeliers ,在全世界只有不到 200 名。这些人要获得 Master Sommeliers 的称号,必须蒙上眼睛鉴别出 6 种不同葡萄酒的葡萄品种、产地和年份。如果这些人不是酒行业养的神棍,而是真有这样的本领,那么是否意味着不同的酒确实口感是不一样的呢?

《今日心理学》上面有篇文章对此做了解答,认为专业品酒师主要靠的是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大量的练习积累的知识:

Research shows that contrary to common thought, wine experts do not have more sensitive palates, per se. They don’t, for example, have lower thresholds for detecting a wine’s tannin and alcohol content. Experts are also no better than novices at tasting whether two wines are the same or different.

What makes [Master Sommelier] Steven Poe an expert is how he brings his formal knowledge of wine production to what he tastes. For example, Poe w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flavor outcomes of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a process of secondary wine fermentation. In a blind tasting, he might notice one of the flav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a buttery texture, for example—and then attend to the other likely flavor results of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including hints of yogurt and sauerkraut. This could help Poe narrow down a wine’s region and vintage.

换句话说即使是 Master Sommelier 也有可能把染色的 white wine 搞成 red wine,或者是在盲测的时候觉得一种便宜的酒比贵的酒还好喝。他们像福尔摩斯一样,是根据线索和知识解开口中的酒是什么样的酒的谜题,而不可能像广告里面一口入喉,就击掌高呼:「哇,这酒太好喝了,这一定是 xxx 年份的 xxx。」

So?

人们知道十几块一瓶的红酒和几万块的味道没太大的区别后,反应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因为众所知周的原因,品红酒这种本来没啥大不了的活动在天朝更容易因为和「小资」甚至「奢侈」挂钩而备受非议。

而看完本文我们应该要明白,实际上我们的口感本来就是由各种各样因素影响的假象。不仅是品红酒,任何食物的口感都可以被人为因素改变:特别是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加工如此「发达」的天朝,如果你说昂贵的红酒是扯淡,那深究起来,有哪样吃的东西不扯淡呢?

因此,我觉得首先你应该鼓励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试试没那么贵的酒,可能喝起来也相当不错。然后,如果别人花了大价钱买来一支,你也不要觉得这就是装逼:喝起来痛不痛快,本来就是别人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