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江湖儿女(18) - 如何快速成为「专家」

在之前一篇里面提到过,进入一个新领域并快速成为专家,我比较认可王兴说的办法:「和高人聊,从书上学,在事上练」。

最近给一家上市公司做顾问。公司很强调学习,老板也确实很有胸怀:给员工很多的学习资源,自费办了内部的商学院,请了陈春花、张丽俊等去给大家讲课。

但跟里面一些同学聊过之后,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感觉:很多人都可以比较熟练地用一些词(比如数字化、有效成本、规模效应等)和框架(比如 4P、杨三角、客户价值创造等),但一聊到具体的细节就没有什么货了。

这往往说明,学习的时间花了不少,但未必真正掌握了什么。

我想,作为成年人,愿意花时间去搞学习,持续提升自己,很不容易。问题出在哪儿?可能是没有理解王兴说的那三个方法,重要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拆开了仔细聊聊。

I)辩证地思考力来自于「亲手地、反复地执行」

有一种常见的看法认为,没有辩证的思考力是因为意愿不够。比如拿了诺奖的 William Shockley 讲,「the will to think」是少数人才有的:

Motivation is at least as important as method for the serious thinker, Shockley believed…the essential element for successful work in any field was “the will to think”. This was a phrase he learned from the nuclear physicist Enrico Fermi and never forgot. “In these four words,” Shockley wrote later, “[Fermi] distilled the essence of a very significant insight: A competent thinker will be reluctant to commit himself to the effort that tedious and precise thinking demands – he will lack ‘the will to think’ – unless he has the conviction that something worthwhile will be done with the results of his efforts.” The discipline of competent thinking is important throughout life…

这段话有一个差不多意思的中文简化版,也是王兴说的: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去做任何事情。

我自己的感受是,也许吧,但我接触的那个公司的员工(都已经算高管了),包括这篇文章的受众(愿意看小报童的同学),应该不是不愿意思考。

很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实践,就没法很有质量地思考:我们很容易把思考当成一种智力活动,甚至从里面获取优越感。但实际上,数学也好,踢球也好(我自己算这两样都还有点特长),通常都需要通过反复地尝试,刻意地练习,把很多过程内化成肌肉记忆之后,在面对问题时,才能开始有质量地,辩证地思考。

II)和高人聊 < 从书上学 < 在事上练

如果同意第一部分的结论,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禅与摩托车维修是同一门艺术。想要成为专家,最大的障碍就是因为担心做不好狂学习,在感觉自己「学会了」之前一直不动手。

所以,那三个步骤,我自己的观点如下。

  1. 和高人聊

因为大脑对影像和声音的偏好,容易觉得,「跟高人聊」最重要。

很多人希望认识大佬,参会,进群,买课。现在还有播客这样的形式,很容易就能听行业专家们对某个话题聊上一通。

实际上,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废话很多,临时反应很多,对过程和结果的修饰也很多。我自己就从来不听播客,觉得几十分钟下来,没几句靠谱的话。

和高人聊不用花太多时间。定好问题,问出水面下的信息,对自己有一点点启发,就够了

  1. 从书上学

书和聊天比,可以算是蒸馏过后的语言精华。

但书也分级别。通常来说,有大量细节和事实,不是一堆作者各分一章,靠谱出版社出版的书,值得一看。

每个领域公认的入门经典,通常也有定论,比如你搞市场营销,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就得仔细读上几遍。

我们对陌生领域的认知,需要从比较二元的「这个对那个错」,经过书的调试,到更丰富的层次。基本上,当看待某个领域不再是,比如「这个衣服好看,那个不好看」的二元视角,而可以过渡到,比如「这个衣服因为使用了 xx 设计和 xx 面料,所以看起来更适合 xx 人群。但是那个衣服它的成本更低,同时又是基本款,所以会更适合走 xx 渠道」这样更有层次的视角,就说明调试得还算可以了。

  1. 在事上练

这一步是需要花最多时间的。

世界的变化很快,无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都只有在自己去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之后,再回到前面两个步骤,不断循环,才可以真正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这部分,我推荐 Michael Nielsen 一篇特别有深度的文章,《Using spaced repetition systems to see through a piece of mathematics》:不仅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 Kolmogorov 的理论的,更有意思的,我推荐的视角,是推敲一下 Kolmogorov 自己为什么挑了「等号为什么是一个好的数学符号」这个命题去思考和探索。

这里最需要对抗的其实是自己的 ego:半天不动手,或者干了不思考,可能是真正面对事情的时候,心智不够开放,也有可能单纯就是害怕失败,给了自己太多退路。其实只要系统地分配好这三件事的时间和比例,勇敢地探索和实践,以今天的资讯发达程度,是一定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的。

以上。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