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能够享受生活,我有一个跟现在比较推行的斜杠生活相反的做法,就是只有主业,剩下的都是享受。
我中学时代就知道,自己的文章写得还可以,我也很爱写点儿东西。但我从来没想过靠这个赚钱,它只是我的爱好。
当年被邀请来开小报童,我的目标无外乎和一些用户分享一些所知所感,慢慢有一些更深层的链接。它那些推广的功能我从来没有用过,自己也不做推广,很随缘。甚至有读者说能不能电话聊聊,我就聊聊,没想过收钱(我在水滴这类地方,一般半天的课收好几万,要聊收费的天为啥不去这些地方呢?)。
我的理念是,我们没有我们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有一两句话对大家有点启发,就不错了。
我最早学到这点,是下面这部电影,《卡萨布兰卡》。小骗子 Signor Ugarte 问跟自己下棋的咖啡店老板 Rick:「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Rick 看着棋盘,头都不抬地回答道:「如果我有一霎那想到了你,那我很可能会鄙视你。」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跟 Signor Ugarte 一样,在公共场合摔跤了,尴尬比肉体的疼痛还让我们难受。在会议上说了什么傻话,之后看每个人都觉得他们在交头接耳地嘲笑自己。
实际上,大部分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关注我们,就算是关注,大概率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如果你不相信这话,需要数据,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 Barry Manilow 实验)。
在我们专业领域之外,我们并不出名——甚至在专业领域内你都未必出名。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很少或根本不会受到关注。因此,不要搞很多副业或者 side project。工作之余花掉的时间,应该专注于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喜欢编织吗?好好学习和享受这门手艺,你不需要开一个淘宝店。想要摄影吗?不用创建一个小红书或者豆瓣账号,努力拍出自己喜欢和满意的照片才是关键。喜欢思考和写作?支楞一个地方,博客也好,朋友圈也好,大胆去写,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工作之外的任何活动中能赚到钱,实在是一个在我看来有点古怪的想法。因为既然是赚钱的领域,就有人在里面工作,凭什么你只是玩一玩就可以超过以此为生的人呢?而且,一旦给了自己这项 KPI,不但可能失去乐趣,还可能最终因为「没赚到钱」停止参与这项活动,多亏啊。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因为喜欢而去做。当然可以有一些目标,但永远不要为不存在的「受众」,不要为赚钱,去制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