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hy
今天早上跟一个老朋友聊起 Django,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刚创业的时候做了个网站,想要分享团队使用 Django 的最佳实践。
网站只开了个头(有意思的是,十一年过去了,我现在还记得为什么团队起名叫 Zoom),但当时团队的十来个人,有一半还在一起创业。
有四个人,今天中午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这彼此成就的十多年时间,当然让人觉得很有感情。但我还想到的一个方面是,把时间拉到这个维度看,大家的发展好像确实不太一样。
以前我写过一篇博客,核心是说,个人发展的北极星指标,是「每周花费在有意识的深度工作状态下的时间」。
北极星指标比较适合指挥日常动作:只要它在增长,你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增长。
在更大时间尺度,有没有一些可以衡量个人发展的指标呢?
正好两三天前跟 Gakari 聊了一点个人发展的事儿,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II)How
得说在前面,生活不是按图索骥,更不能用 KPI 驱动。读这篇文章的你,不妨和我一样,就当做一个「思想实验」。
如果非要给个人发展设定 KPI,我会选哪些,为什么呢?
1)解决核心问题的效率
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和诉求不尽相同,但总有一些共同的核心问题:财务、事业、家庭、健康…这里有很多不同的讲法,比如五个球什么的。
这些核心问题解决起来都挺花时间的。按照大部分人的轨迹,会先把 5-10 年的时间花在职业发展或者说叫事业上,然后是 5-10 年花在家庭和财务上,然后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以及如何退休。
所以,我觉得可以列出自己最看重的三个问题,然后看看自己解决它们的效率:
-
有哪些是自己已经不用太花时间操心的?
-
有哪些是现在花时间但决定 5 年内解决(财务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养成好的习惯(定期的 健身和体检)让时间花得越来越高效的?
有没有能力尽早尽量高效地处置好核心问题,是个人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衡量。
2)手里的选择权
我们到了一定年纪,经常会听到一个说法,就是放弃那些自己无法再实现的梦,过上安稳的日子就是成熟了。
特别是现在经济不好,各种平台上很多「中产阶级返贫五件套」之类的段子,嘲笑那些追求更多可能性的做法。
实际上,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天解决了核心问题,明天可能还是会再出问题。
游戏编程里面有一个路径规划的算法,就是每次都基于可能性的数量做选择:如果一个开关可以打开三扇门,另一个可以打开五扇门,总是选择后面这个。
面对生活,策略也可以是类似的。
例如,一份薪水较低但在未来带啦更多选项的工作(例如,这份工作给你带来认识其他优秀的人的机会,或者是让你从事你没有做过的领域,获得你可以转移的技能等等)比那些薪水看起来更高,或者看起来更稳定,但在封闭的环境里锻炼小众或者是没有积累的技能的工作,要好很多。
把核心问题高效地解决好,对于未来有足够多的选择权,加上日拱一卒的行动,往往会让人在 5-10 年的维度里站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