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的内斗终于尘埃落定,头条不再被 Sam Altman 天天占着了。
之前有人问怎么看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有点不想凑热闹。
但正好最近也有别的公司出现了业务负责人和产研负责人的矛盾。
其实面对这些事情,我想的最多的是「领导力」。
在我看来,创业公司里领导力获得的途径多种多样,但衡量起来特别简单,那就是有多少什么样的人,愿意跟着一起干。
管理是一门偏实践的学问。虽然有很多书籍文献去探讨和定义「领导力」,但其实它究竟如何定义,如何获得,如何衡量是非常模糊的,并且多半会一直模糊下去。
最容易混淆的是「领导力」和「权力」。
OpenAI 的董事会有干掉 Sam 的权力,一切动作合法合规,但最终输在了他们没有引领这个公司特别是领导团队的能力。
由此一个推论是,当升职加薪,换了头衔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就成为了「领导」或者拥有了「领导力」:这样想,基本上可以保送你成为员工最不喜欢的那类领导。
我在做企业顾问的时候,看过好几次,长期负责销售团队的人升职成为业务负责人,立刻会跟自己产研的负责人发生冲突。
有的业务负责人觉得研发太贵了,有的业务负责人觉得研发太慢了,有的业务负责人觉得做出来的东西太烂了,有的业务负责人觉得又贵又慢还很烂…
反过来,长期负责产研的人做业务负责人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被销售忽悠。因为销售都是做人的工作为主。干久了销售负责人,下属各种殷勤各种油滑已经看太多免疫了,而研发出身的同学往往会先摔几个跟头。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还没有足够的领导力。
要如何获得领导力不在这篇讨论之内,也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的。但怎么衡量是不是有领导力了呢?看看人家愿不愿意跟着干就知道了。
对于大公司这好像是个忌讳。如果你去面试说有几个人会跟着我一起来,肯定会被拒绝。但创业公司偏爱那些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项目如何浮沉,优秀人才始终愿意追随者 Ta 的人。选下属选老板,都可以看看对方身边的人,怎么样,跟了多久,以什么模式相处。
一个思考题是:「领导者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和蔼可亲,容易合作。有些人远见卓识,鼓舞人心。有些人是暴君,有些人是疯子。这些究竟做了什么类似的事情,让自己身边始终有追随者?」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