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创业维艰(7) - 如何建立/辨别企业文化

最近一个朋友问我怎么才能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我的第一反应是:「业务不错嘛,还能搞企业文化,已经跑赢了 99% 的公司。」

他说,「环境这么糟糕,务实地干业务,不如务务虚。」

这让我想起来这些年做过的一些 coach 或者咨询类项目。在服务过的管理者眼中,「战略」、「企业文化」等等话题常常是比较务虚的。

实际上,这种误会是因为这类讨论或者工作坊,更多是在过程中「借事修人」,用来揉搓核心团队,醉翁之意本来就不在酒。

关于企业文化究竟怎么建立有没有比较实的理论框架?我觉得有,并且每个中国人都学过,那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企业文化,本质目的是改变组织和个体的行为。但它属于上层建筑,也就是说这些改变的动力,并不来自于「企业文化」本身,而来自于整个组织创造的商业价值以及这些价值的分配。

所以,我有一个简单的模型,就是把企业文化当成一首歌:歌词是那些写在员工手册,挂在墙上的标语;曲子是这个组织具体奖励什么行为,惩罚什么行为,以及管理团队的行为模式(是否诚信,是否言行一致)。

如果你跟我的朋友一样,是一个管理者,那么你是这首歌的作词作曲和演奏者,而你的员工则是你的听众。

如果你在企业价值观里写着「开放透明」,自己经常通过信息隔离或者帝王心术搞拉踩;如果你标语里写着「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业务一不好自己就先甩锅,那么员工就会听到词曲极其不和谐的音乐。

不管你歌词写得多华丽,组织实际奖励什么惩罚什么,你有没有担当是不是诚信,这些「曲子」总会不胫而走,进入员工的耳朵里,因为它涉及利益分配,是经济基础,公司里绩效最差,脑子最不好用的员工,对这些也是门儿清的。

如果你经常演奏这样不和谐的歌曲,你就在创造一种戏剧性和不信任的文化。

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员工,那要学会「识曲听歌」

如果一家公司说它注重用户体验,但是经常要求产品或者 UX 设计师说明在用户体验上的投入带来了什么业务回报,甚至把它作为一个 KPI 去考核,那么它的文化就是不重视用户体验的。

如果一家公司宣称它勇于创新,但实际上惩罚失败,那么它的文化就是规避风险追求短期利益的。

如果一个公司愿意为 996 付加班费,但是不去分辨里面哪些是有效产出哪些是无效拖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奖惩,那么它的文化就是不追求本质鼓励表演的。

每个公司的,写在墙上的词可能不会变,但是根据发展阶段不同,主业务毛利率不同,竞争格局不同,曲子可能会变的。

学会演奏,会让你构建起真正有战斗力的组织。

学会听歌,会让你工作得更加得心应手,并且在各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少一些惊讶。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