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功的业务,本质上是对老百姓提供便宜的糖脂盐(蜜雪冰城)或者多巴胺(抖音)。这类业务都涉及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成瘾」。
我们对「成瘾」带来的危害,印象主要来自于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只老鼠单独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有两个水瓶——一个装有可卡因或海洛因,另一个只是水。老鼠每次都选择含有可卡因或海洛因的水,直到它服毒过量死去。
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成瘾」是这些「导致成瘾」的产品带来的:酒瘾、烟瘾、药瘾、网瘾。但 20 世纪 70 年代,温哥华一位名叫 Bruce Alexander 的心理学教授认为老鼠实验有潜在的缺陷:因为老鼠被自己关在笼子里,除了服药别无他法。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把老鼠放在一个除开可卡因和水,还有五颜六色的球、优质老鼠食品、隧道和大量老鼠朋友组成的啮齿动物天堂。
实验结果是,大量的老鼠选择喝水,并且没有一只老鼠磕药过度死亡。同时,当这些老鼠被关进笼子,之前的成瘾实验结果马上就会重现。但这些成瘾的老鼠回到「老鼠公园」后,大部分都在短暂戒断现象后再次选择喝水而不是吸毒。
与老鼠实验有一点呼应的是《Chasing the Scream》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个数据:20% 的越南士兵在越南服役期间吸食海洛因上瘾。当战争结束,那些士兵返回家园时,同一项研究表明,95% 的人停止使用海洛因。
所以,让人成瘾的根本原因好像不是这些产品,而是那个「笼子」:人类天生就需要社交。当我们快乐健康时,我们会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但是,当我们因为受到创伤、孤立或被生活打败时,我们会切断社交,与某种能让我们感到宽慰的事物建立联系。它可能是黄赌毒,也可能是烟酒茶,也可能是手游或者抖音。
理解「成瘾」只是我们发生危机时,一种停止正常社交后对某种物质产生依赖的症状,对自己或者帮助身边的人去更好的生活是有很大好处的。虽然那些已经成瘾的人,大脑本质上已经受损,很多都会反反复复坠入深渊,但,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这些人「堕落」,也不要把他们关进更加隔绝人世的「笼子」里,而是帮助他们和社会建立高质量的,稳定的联系,可能才是正确的做法。
写到这里,我想到美剧《This Is Us》里面那位胃癌晚期时日无多的瘾君子父亲,不禁有了另一个疑问:人究竟需要多少社交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很显然,太少的社交让人产生对某种物品的依赖,但太多的社交让人精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