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悲观与负面

看标题你大概会猜,我是不是想说人不要太「悲观」,毕竟「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嘛。

首先,我不喜欢这种过度简化的「金句」:在什么时间,对什么悲观,对什么乐观,都有上下文。什么是正确,什么是成功,也有各种标准。

其次,我自己就是一个悲观的人。内心里,我对自己的各种事情都是按最坏的结果去预期的。偶尔写篇小说,看的人常说有点「灰」。对外的沟通,大家也很容易感觉出,我对项目、公司、国运等等的态度,往往是悲观的。

但我最近发现,很多人有一种跟我不太一样的「悲观」:大家对工作、公司的前景,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都有一种浓重的负面情绪,显得很不快乐。所以我觉得可能值得分享一下,为什么我这么悲观的人(并且常常也会有类似的负面情绪),但还没有完全被沮丧或忧郁吞噬。

乍一看,悲观很容易被认为是负面的。但我认为两者一个最核心的区别是,我希望这个事情成功。比如,我对项目是悲观的,表现在立项过程中,对如何获客、如何起量、如何规模化等等,我会调动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挑战面前的方案,但本质上,我希望它成功。再比如,对于国运,我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忧心忡忡,但我真相希望中国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然后,对于我自己直接负责的事情,比如我管理的业务,我的家庭,我不只是「希望它成功」,我会尽自己所能去保证它有一个好的结果。

这个过程里,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好像是有一些收益的。

第一,因为悲观且希望甚至想保证一个好的结果,我会更加努力。

第二,当不顺时,我好像不会有太多情绪消耗。如果说「乐观」是认为可以客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成功,我从根本上就觉得大概率会失败。这样让我很容易把精力和情绪放在两个事情上:

  • 做好失败或者不顺的预案;
  • 然后,把具体的事情做好,不去想结果;

第三,因为长期预期比较低,我更容易有惊喜。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民生,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重组。它们在宏观层面往往是没法分析甚至没法理解的,在微观层面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很难不去焦虑相关的问题。我的建议就是,少想多做,「悲观」地,按照可能「发生地震」的标准,准备好各种的预案和备案。然后,日子照样过,该吃吃该喝喝吧。

以上。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