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ChatGPT 是破坏性技术吗?

I) TL;DR

去年五月,我预测过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变化。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 ChatGPT 的新闻,各行各业的同学们都在聊。

它是类似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提出的,会带来颠覆性创新,形成新行业的「破坏性技术」吗?毕竟 Google、Meta 等等公司都已经慌了

简单的结论是,短期内,No,长期看,Maybe Yes。

II)No?

At least not ChatGPT。

现在主流的 AIGC 作品界面都是个空白输入框,也就是 prompt。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 prompt 交流网站,或者是通过完成某个垂直场景(比如上传一张照片给你生成头像)来隐藏 prompt,因为使用它的时候,所有的负担都在用户这边:我问(画)个啥,怎么问(画),根据 AI 产生的结果调整输入,继续问(画)。

这不叫「用自然语言交互」:我们跟一个真正的助理,不管用文字或语音聊天,不需要先搞清楚自己大概的需求,然后根据对某个 AI 引擎的了解,转化成它好理解的可能有效果的 prompt 或者语音输入。

所以从输入来说,这是一个认知负担非常巨大的交互过程,当结果对比你付出努力显得不值当的时候,你就会弃用。

从反馈来说,ChatGPT 会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因为它在基于模式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它提供的是一个看起来「正确」的答案,你不能基于这个反馈进行推理、反思或对话。

好的交互界面应该是能够引导用户在某个场景里面去探索,并且快速剪枝的。

III) Maybe Yes?

但 ChatGPT 背后其实是 LLM 等,它不仅仅是一个 chatbot。

从长期来看,人类是不是真的可以造出像《Her》里面那样的通用 AI ?也许可以,如果人工智能领域也有摩尔定律,模拟一个单细胞内部的通信可能只需要,一百年?模拟人脑,我不知道,因为人脑究竟怎么工作我们不知道,我估计不出来它的复杂度。

但从短期看,LLM 是不是一个「破坏性」的技术呢?

我想可以看看「破坏性」技术的含义。克里斯滕森本质上是在说,这种创新会「破坏」现有的商业模式。

比如当年的柯达,其实是最早造出数码相机的。但因为胶片销售在业务整体占比里的规模更大,利润更高,它扼杀了这个业务的发展,最后公司倒闭了。

今天,比如 Google,从当年 Google Assistant 推出之后大家试用的感受就知道,它肯定有比 ChatGPT 更厉害的 LLM 应用,也肯定有比 Stable-Diffusion 更厉害的图片生成工具。但是,人们一旦用这些来替代搜索,它的广告业务就不值钱了。

那么 Google 会不会步柯达的后尘,因为自己的业务结构,封存本来领先的「破坏性技术」,最后死掉?

我认为:

  • 柯达并不像很多商业书籍或者分析里面写的,就仅仅是因为业务上的固步自封就死掉了。单纯从业务决策上看,先好好卖胶卷是个绝对正确的选择:消费者真正大规模用上数码相机,离柯达发明数码相机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 Google 现有业务的护城河仍然很高。一个能够被大规模使用的 AI 助理,替代搜索引擎可能也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

  • LLM ,很伟大。但它的用途应该远远不止 ChatGPT 这样的形式,也不会马上杀死 Google。
  • 在这个领域,很长的时间内,最确定性的投资,应该仍然是 Nvidia 和台积电这样的「做铲子」的公司,而不是淘金的创业公司。
  • 大厂都会研究自己的引擎和芯片,这不是个小公司或者普通创业者能够参与的事情。
  • ChatGPT 能够带来什么变化?应该是带来更多文盲吧。因为今天的文盲已经不是不识字的人了,而是不能分辨信息质量的人。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