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想再写一下「Festina lente」。
Pirsig 讲了要结合理性与感性,克服「进取心陷阱」。
但很多简单的道理如果经常被讨论、被解释、被传播,往往就说明做到很难。
大部分「道」或者说「本质」不难在理解,而难在实践。
「Festina lente」,是我很多年前看 aureus 金币 纹案的解释时知道的:这是罗马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铸造的金币。正面是他的头像,背面的螃蟹象征慎重,蝴蝶象征速度,加起来,就代表了他崇尚的「Festina lente」原则(这个设计被后世各种 copy,基本上你在文艺复兴的作品上,看到一个海豚绕着锚,或者一只蛇绕着箭,或者一只戴着蜗牛壳的兔子,都是这个意思)。
这句拉丁语,直译过来大概是,hurry slowly,慢慢地快。
如果用意译,那么中文里类似的讲法有很多,比如「进窄门,走远路」,比如「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I) Why
奥古斯都靠着践行这个原则,获得了非凡的成就:本名屋大维作为外甥继位的他,解决了元老院问题,结束了多年内战,把国家带入了「罗马和平」时代。他实质上创造了元首制,并在去世后被列入神的行列。8 月也从此改称为「奥古斯都」月(这是我们今天 August 的来源)。
如果说这些古代的智慧是偏归纳的,现代科学又为其带来了技术上的解释:
-
行为科学研究说明,几乎所有的动物在决策过程中都涉及速度和准确性的权衡
-
针对猴子的神经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在「时间压力」和「准确性压力」下做出的决策质量有很大差距
-
时间压力会促使人们寻求最简单的选择或解决方案,从而阻碍创造,影响问题的彻底解决
这里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欲速则不达」很早就被人们感觉并归纳出来了。「Festina lente」妙在它还反对了「欲速」的反面:拖延,它倡导的是一个在速度与深思熟虑之间的平衡。
II) How
这仍然是一个「道」,要如何实践它。从屋大维成长为奥古斯都皇帝的过程里,我看到了下面一些点值得学习。
1)主动求助,学会协作
奥古斯都在凯撒被刺后刚刚登上政治舞台时,为了稳固自己,甚至能够去跟「敌人」安东尼和雷必达结盟。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解决的很多问题都非常复杂。多一些合作的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生产力上的提升,还带来看待问题的更多视角。
2)不要拖延
慢慢地「快」,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日拱一卒地前进。让我们复习一下 Pirsig 的「Gumption」,它差不多等于「往前进的信念」+「积累的常识」+「根据现实的随机应变」。
奥古斯都的一生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种事情,你甚至可以看到他在童年时期就认真学习各种知识并锻炼演讲能力。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但通常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为结果不符合预期预先找到一个解释。解决拖延有很多专业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3)设定合理期限
人们常常低估完成任务、研究决策或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这种认知偏差被称为计划谬误。丹尼尔·卡内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的这个概念,在《人月神话》里也被几次提及过。
这种误差往往源于我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同时夸大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控制力。
更合理的做法是把手里的项目拆小,然后根据每个部分的情况指定相应的负责人和完成日期。做这些拆解的时候,负责人和完成时间一定是「量身定制」的,并且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
4)为创新腾出时间
有些问题的复杂度是很高的,并且没有可以借鉴的最佳实践。
解决这些问题靠堆时间,靠「应 x 尽 x」的精神,是没有用的:这只会让你自己崩溃。
要做到「慢慢地快」,你需要偶尔调整焦距,把自己从问题里拉出来。
每个人把自己拉出来的方式不同。有人是跑步,有人是散步。抛开一个问题专注于其他活动可以让你的潜意识在幕后进行工作,研究表明当你再次有意识地解决这个问题时,你会更努力也更有创意。
在这个充满 deadline,工作永远在线的年代,我们很容易变成「龟兔赛跑」里面的兔子:看起来很忙碌跑得很快,一不小心就跑偏或者 burnout 了。心里装着 Festina lente,大概能够让我们跑得更像那只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