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L;DR
经济下行周期,劳资双方的矛盾通常会比较激烈。
你跟老板们聊天,个个感觉自己累成了狗,结果赚不到钱,融不到资,还常常看到下面的员工躺平。
你跟员工们聊天,个个感觉自己没有盼头,公司朝不保夕,裁员没完没了,手里面的事情却一点儿没少。
今天聊聊,怎么通过控制 WIP,让大家多少有点幸福感。
WIP,就是 Work-In-Progress ,指处于「进行中」状态的工作。
我的团队一直很注意控制 WIP 的数量。甚至以前在产研的时候,因为所有的任务分配都是基于JIRA,我们会用脚本统计每个人 WIP 的情况,作为一个主要的管理指标。
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减少上下文切换会让你舒服一点这样偏感性的原因,而是人类从结构上就不适合这么工作。
II) Why
人类学家 James Suzman 有一本书,叫《Work: A History of How We Spend Our Time》。他整个思路的源头,其实是 Richard Lee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对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里 Ju/’hoansi 人的研究。
1963年, Richard Lee 得知卡拉哈里沙漠有个自然条件特别恶劣的的半干旱地区,住着四五百号 Ju/’hoansi 人。因为这里既没法耕种也没法放牧,20 万年来,他们始终保持着通过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计。
Lee 认为,这些人的生活不知道有多么艰苦和危险,于是跑去研究。
经过 15 个月的实地研究,结果出来了:这些人即使在干旱期,也吃得很好,并且每周大概只需要「工作」40 个小时。
Lee 在论文里写到:「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不一定是肮脏、野蛮和朝不保夕的」。
这个研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位人类学家 James Woodburn 在东非观察一个原始部落,得出了非常类似的结论。
James Woodburn 甚至给这种农业社会之前的经济形态起了个名,叫「immediate-return economy」。也就是说,狩猎或者采集,你的收获是及时反馈的,不像农业社会,春种秋收。
后续有大量的研究围绕着这些结论展开(比如 Nature 上 2019 年有篇文章,坐实了农民比猎人需要多花 20% 的时间去劳作;再比如有人去研究,为啥科学家经常在散步的时候得到灵感)。但,它跟我开头说,控制 WIP,多点儿幸福感有啥关系?
首先,在现代工作中,我们付出的努力不仅仅不是「immediate-return」跟农业社会比,验证周期也变得更长了。
其次,在不确定性上,再叠加一个多线程,就更痛苦了。
最后,在长反馈周期,多线程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工作时间的增加,就更更更痛苦了。
所以,你得明白,自己的大脑,本来是为处理一周 40 个小时左右,能够迅速拿到反馈的,单一目标的任务,进化来的。这么工作了几十万年,突然要面对充满未读信息的邮箱或者订满会议的日历,感到痛苦和挣扎,是正常的。
那怎么才能降低 WIP 呢,这肯定根据你的工作类型和所处行业很不一样,我只能分享一点我的做法。
III) How
1)使用 Done List 而不是 Todo List
要管理好 WIP 首先你得知道自己有多少 WIP:有什么工具不是那么重要,甚至纸笔都行。
然后,因为我是个不太自律的人,一直用不好 Todo List。所以我用 Done List,每天自己觉得最主要的三件事干完,就开始比较发散的干别的。
2)增加工作结果的可见性
理解了「及时的回报」对人类大脑的重要性,就要有意识的设计相应的奖励。
举个例子,很多公司的研发团队会有施工队的感觉。通过增加一些反馈机制,让工程师知道自己加班加点上线的功能,究竟服务了多少用户,带来了多少订单,是个成本很低但效果很好的管理手段:它也一定程度上会让产品经理提需求的时候更认真更负责。
3)充分信任和授权团队
要做到前面两点,都需要你有靠谱的团队。管理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识别出那些不需要你管理都很自驱的人,给他们搭台子,让他们成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