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 1024 了。
过去这个日子我一般会给公司里的程序员送点儿礼物。但今年明显发现,有很多同学比较迷茫:环境突然就变成这样了,认真发展自己,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话,继续去「卷」,还有意义吗?
不奇怪,最近半年,我认识的很多所谓的「大佬」,都有类似的迷茫。
我自己其实也有点丧,所以干脆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I)Why
房子不涨,股市惨绿。很多人的资产出现了负增长,就没有信心消费。所以我们的镜子,也卖得不如之前规划的那么好。
这个时候,你能做的,无非是减少操作,眼光放长:只要不下牌桌,一切仍有可能。
而且我之前说过,人的资产,三分之二,是你自己被社会认可的价值。说不定这个阶段,是个增加自己 human capital 的好时候。毕竟,你有多少时间来提升自己呢?
哪怕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其实也就差不多 8w 小时:每周有效工作时间 40 小时,每年 50 周,持续 40 年。很多人没认真想过这些时间怎么用,还没回过神,就快用光了。
那具体要怎么做?
II)How
很多职业建议集中在「术」的层面,我的报童里也有很多。「术」很重要:当你在正确的「道」上。
就职业发展来说,我觉得比较靠谱的「道」,或者说「方法论」,是「学」-「选」-「干」三步法。
- 「学」:找到鼓励学习和发展的组织,找到成本合适的学习方法,疯狂地学习和探索,直到你觉得有一两个你自己有兴趣长期奋斗的标的出现。这个过程你吸纳的比输出要多。
- 「选」:接下来你要把赌注押到某一个标的上。通常来说,你要判断这个事情的 upside 是不是足够高,如果不那么顺利 downside 是不是可控等等。就像选股票你不是开个户就行,你得有本金一样:这里的本金,是你积累的见识和资源。
- 「干」:你押上自己的时间、自己过往积累的资源、自己的所有的聪明才智和激情,去最有效地解决最紧迫的问题。这个过程你主要是在输出。
注意,它们不是串行的:你在职业发展中,总是交织地干着这三件事。但不同阶段,你得有不同重点。一般来说,进入某个领域的早期,「学」往往是最重要的。在早期到中期阶段,应该把精力主要花在投资自己和积累职业资本,从而获得或者说形成你的「选择」。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去不断解决困难的问题,通常是最有价值的。
进入某个领域的说法也意味着,一个 40 岁的人决定做一个戏剧性的职业转变,可能会回到「学」为主的状态几年,这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