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L;DR
最近比较忙,有一些蛮痛苦的难题要去面对和解决。
正好上次写小报童,说到面对不确定性要「动起来」,还要「先做自己觉得困难」的部分。就有同学问:「面对难题就很容易拖延,不想面对,怎么办?」
这里讲讲我自己的办法。
II)Why
工作中,其实更一般化的,整个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要提高面对和解决它们的效率,首先需要理解,大体上它们可以被分成两类。
一类,是「劳力」的难题。它们的特征是,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体力,但是你知道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是有解的。比如生活中,收拾房间或者清洗抽油烟机,比如工作中,整理财务数据或者写一堆 CRUD 的 API,都可以归到此类。
另一类,是「劳心」的难题。它们的特征是,你需要运用各种知识,耗费各种精力,但是你并不知道问题是不是有解的。比如生活中,改善一个小伙儿跟你的关系,比如工作中,为一个需求很粗糙的系统设计架构。
知道了这样去分类之后,我们来聊聊,怎么有针对性地调整心智,来面对不同种类的难题。
III)How
要做到不拖延,迎难而上,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1)先正确分类
在没有经过反复练习之前,你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分类。举个例子,增加测试覆盖率,也许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劳力」的难题,但是如果你的系统很糟糕,如果不经过重构根本没有办法加测试,然而怎么重构你却没有想好,那它可能就是一个「劳心」的难题。
2)扔掉鄙视链
我们知识工作者很容易有的一个误区是,认为解决开放性的难题,感觉像是真正的智力工作,并且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花时间和体力就能做好工作,好像是任何人努努力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实际上,无论在生活还是在职场中,难题都需要被解决,「劳心」并不比「劳力」高级。过于依赖或者说擅长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带来痛苦。
3)荤素搭配
我的工作习惯之一,是让自己每天的工作里,这两类难题互相搭配:一个要有点儿体力活,比如复盘当期各渠道的销售 ROI。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它会在刚刚好我有点不耐烦的时候结束,然后我开始一个有挑战的,还不知道路在何方的任务。
偏体力的工作虽然艰苦但是可以看到明显的进展,偏设计的工作虽然困难但是会让你有深度的思考,这样的搭配提供了两类难题令人愉快的平衡。
4)把「劳心」转化为「劳力」
「劳力」的问题,花时间去面对就会被解决。「劳心」的问题怎么解决,是一个庞杂的话题。但是抽象一点看看,主要就是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把它拆解和转化为「劳力」的工作。
举例来说,做一桌菜招待朋友和造原子弹,对不具备相应技能的人而言,都是「劳心」的问题,甚至根本无法开始。技能的习得,可以让你在问题空间把高维降到低维,从而把复杂难题变成程序化步骤。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