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I)TL;DR

人掌握的资产里,价值最大且风险最低的,是自己被社会认可的公允价值。

这部分价值,根据职业的不同,有一些是入行时就有一定高度的,但天花板可见(不考虑灰色),比如公务员、飞行员、医生、律师;有一些则需要不断积累,但没有明显天花板。

这里主要聊聊,如果是后面这样的通道,让自己增值最主要的办法是什么。

II)Why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北大博士出来做城管。

其实应该有很多北大博士,想做城管都做不了。

这周正好高考,如果你看看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感觉,普通家庭,孩子和家长们十年寒窗,好像越来越难出头。

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被封在上海,很多朋友在聊跟「润」有关的话题。说起资产怎么办的时候,我有一个结论:一个人财富的三分之二是这个人被社会认可的 human capital

换句话说,你是你的资产里最值钱的部分,只要自己是值钱的,去哪儿不能从头再来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值钱呢?

III)How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这部分资产基本上由我们自己处置。当然,选择不是无限的,要考虑家庭、行业、打工还是创业等问题,但基本上,如何投资自己,让自己增值,然后变现这部分资本,是人可以比较自主支配的。

所以工作,真的是大部分普通人从改善生活到实现自我,唯一的途径。

但为什么大家都从学校毕业,加入各式各样的公司,十年二十年下来,差距那么大?

这里面当然影响因素也很多,背景、意愿、机遇、运气……那么最明显的非主观因素是啥?

麦肯锡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所以它们的 Global Institute,做了一个周期相当长跨美国、德国、英国和印度四国的研究。

他们发现,教育并不是决定因素:

「28 percent of high school graduates have higher earnings potential than the median holders of associate degrees, and 37 percent of associate degree holders could earn more than median bachelor’s degree holders over their lifetimes」

而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三方面:

  • 工作经验积累的效率
  • 雇主提供的学习和发展计划
  • 能够增加新技能的工作变动

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能够增加新技能的工作变动」。

1)工作经验积累的效率

有少量工作是技能主导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医生、飞行员这类。入门时掌握的技能,会决定他们一生收入的 85%。

另一类工作是经验主导的,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食品加工等工作,从业者经验的积累决定了一生收入的 90%。

因此,父母倾向于让我们去干那些技能主导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基准收益较高。

但,研究发现,样本中收入快速增加的群体,无论从事经验或技能主导的工作,都能很高效的积累工作经验。

怎么快速积累?我的建议是「和高人聊,从书上学,在事上练」

2)雇主提供的学习和发展计划

在报童里我强调过很多次,什么叫一个「好工作」或者「好团队」了,这里不赘述。总体来说,管理学上有一个叫「Peter Principle」的定律,指人总会被提拔到自己无法胜任的岗位。实际的职场中,无论你自己多努力,愿意这么冒着风险去培养和提拔员工的公司,是非常稀少的。

3)能够增加新技能的工作变动

这个报告最主要的结论就是,带来新技能的跳槽,是个人增值最快的途径。

它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做「skill distance」,也就是说,新的工作和旧的工作,所需的技能的重合度。

从麦肯锡的庞杂的数据里,看到两个有意思的点。

一个是收入持续增加的人,跳槽后平均的 skill distance 是30%-40%。

这说明,要想实现短期收入以及长期个人价值的较大提升,你不能只是跳槽,你得跳槽去干点儿不在自己舒适区,能学到新技能或者承担新责任的事儿。

一个是超过一半的人,跳槽后 skill distance 超过 25%。

这说明,大部分的人,拥有在原来的雇主那儿不被认可的技能。

所以,你不妨试试,有意识地提高经验积累的效率,寻找学习型组织,拥抱流动性。

以上。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