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聊了聊第一性原理(the First Principle)。
而我的偶像费曼先生说过,「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 - and you are the easiest person to fool」。
「Don’t fool yourself」,其实也是我觉得很受用的思考框架。
封在家四个多礼拜了,感受更深。
所以就把它作为第二篇的主题,分享给大家。
I)
受制于度量衡,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是连续的。
它的副作用之一,是虽然我们都知道生命注定短暂,却总把日子过得好像拥有无限的时间。
我们想看的书,想爬的山,想深谈的朋友,想陪伴的父母,好像总被这种误解耽误着,直到为时已晚。
好在,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有一些外部事件会让时间离散化。
比如你特别重要的朋友生病了,你这辈子还能见两三次。
比如成年人成本最低的完美时刻:在你的小孩儿真心期待圣诞老人到来的状态下陪他/她拆礼物(他们拆礼物的样子带给你的幸福感远超礼物带给他们的),也就三四次(一两岁没概念,六七岁就已经知道真相了)。
作为离家的孩子,我就不算陪伴父母相关的数字了,容易伤感。
但我知道你们如果能看到这里,已经开始算还能进几次远射或者排多少颗卵了。
各种这类显然很有限的数字,会立刻让你意识到时间并没有那么多。
三年左右的疫情,带来生活与工作的剧烈变化,甚至生离死别,更加重了这种意识。
但深刻感受到时间宝贵,带来的究竟是力量还是焦虑?担心自己随时可能挂掉,或者埋怨自己今天又浪费了多少生命,肯定不是个办法,甚至不是个正常的生活状态。
那应该怎么办?
II)
一个看起来比较有道理的办法是:「以终为始,按照你马上就要死去的方式来计划每天,只做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
但这真的是道理不是办法:根本没法执行。
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并不容易。
人的生活永远挤满了各种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而成熟的过程,就是花时间逐渐搞清楚究竟哪些是真正重要的:「逐渐」是因为这个过程对大部分人是漫长的,只有少数幸运儿能很早就找到答案。
其次,搞清楚什么重要就可以只做重要的事情吗?
你被迫干过不重要的事情吗?
开会?堵车?打仗?准备华丽的 PPT?
你沉迷于干不重要的事情吗?
刷(过多)抖音?打(太久)游戏?参与网上(毫无意义)的争论?
所以就算你知道什么事情重要,也未必可以做到只干重要的事情。
那么,有没有真正可操作的办法?
对我来说办法就是,当需要决策或者行动的时候,问一句,「这是在骗自己吗?」
可能乍一看有点反直觉:「人应该不是很爱骗自己啊?」
但实际上,前面说的每个难题,都有可能让人选择骗自己。
没搞明白究竟什么是重要的时候,我们会骗自己。
因为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可能会过分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我们青春期干的大部分傻事都与此有关。成年后,仍然可能为了「位子面子票子」而迷失。
被迫干不重要的事的时候,我们会骗自己。
比如心里明明知道干的工作没有真正的价值,也选择被洗脑,天天折腾日报、周报、福报。
沉迷于不重要的事的时候,我们会骗自己。
这种欺骗最难识别,也最容易被自己原谅。
因为商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探索和提供成瘾性越来越强,成瘾时间越来越短的商品。
赌博成瘾需要做几个月的局,烟酒一个多月就可以成瘾,在微博上看人吵架和参与吵架成瘾只需要几天,抖音刷到停不下来只需要几次。
III)
「Don’t Fool Yourself」这个框架具体怎么执行?
差点拒领诺奖,对行政岗位嗤之以鼻,连自传都叫《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的费曼,在劝大家「Don’t Fool Yourself」之前,显然已经把这个框架用得炉火纯青了。
我自己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用。
1) 对不重要的事情更坚决地说不
我有意识地选择干事更踏实的公司和团队,哪怕短期看没有那么光鲜的工牌。当年跑到 CSTL 上去抨击「996」 ,也是因为看到很多公司的技术管理者,不管项目和团队的状态,把它搞成制度。
工作过程中,我选择少干没意义的事情。比如每次做需求评审,我手里都提着把「Feature剃刀」(借鉴奥卡姆剃刀)。比如行业里面的很多会,公司里面的各种露脸,我尽量回避。如果要参加,就讲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去包装。
生活方面也是这样。我迷信邓巴数,非常在乎沟通的质量,非常刻意地减少数量。哪怕寂寂无名,粉丝寥寥,我在小报童也会设置个较高的年费,反向筛选一下客人。
当然我只是举自己的例子。对什么事情说不涉及个人旨趣,没必要跟我一样。
你是一个成就导向的人?那就好好干活,尝试自己去搭团队,带业务,甚至自己创业,但承受自己的生活少一些风花雪月。
你更享受照顾好家人朋友,看到他们开心你就满足?那张一鸣拿着千万年薪来找你,你也得认真说「不」。
2) 为重要的东西留出时间
我一直在培养自己对重要的人和事立刻安排,绝不等待的习惯。
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如果还没有,就努力去追逐。如果拥有着,就好好地享用。这是我觉得唯一能够让自己活在此时此刻的方式。
不这样,时间匆匆就流过了。
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海量、廉价多巴胺助长了这种现象。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获取,每天聒噪着抢夺你注意力的东西,绝大多数是不重要的。
而那本等着你翻开的书,那座等待你攀登的山,那个等着你拥抱的人,往往在安静地等待着你。
你以为这些东西一直都在,然后突然,Ta 们或者你自己,就不在了。
So Don’t Fool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