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疫情日记…
出院人数超过了入院人数。
今天是个转折点。
但媒体上好像出现了两种声音。
无论认可更激进还是更保守的策略,你都能找到不少「证据」。
所以,「报道真相」的媒体本来就不存在。
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相」:都是某个视角。
甚至,「世界」就不存在:它只是一个人认知的总和。
想到「世界」,是因为有朋友说我,「冷眼观世界」。
「观」是肯定的,没有动手干实事。
而且是站在楼上,远观。
但我算冷眼吗?
本来应该专家领导们多出来写写文章,作家记者们多出来做做记录。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们的表现,有点冷。
我算是热眼吧。
最后,我看到的世界,他觉得是那么回事,那说明大家的认知,比较接近。
所以他是夸我。
觉得看错了的人,骂两句转身走掉,也没问题。
人类社会,认知最贵。
罗素在《中西文化之比较》里说,欧美的三大思想根源,希腊文化、宗教伦理和现代工业主义,没有任何一种,能够进入中国人的主流认知。
留着没讲的半句应该是,缺了个精神核心,中国人虽然迫切地学习西方文化和知识,却很难「复兴」。
罗素没料到,自己驾鹤仙去后,完成工业现代化的西方逐步放弃殖民地模式,西方世界,进入了「后现代」,或者说,「第二次现代化」阶段——着力点,在于金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
东西方空前和谐。
于是我们打算弯道超车。
我读本科的时候,中科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现代化研究中心」,说我们要两次现代化一起追赶,到 2050 年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并且描述:「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征服,那么,第二次现代化则是向大自然的回归」。
我一度也觉得弯道超车是可能的:如果世界要向大自然回归,东方的哲学,特别是我们的哲学,那肯定是要回到世界之巅的。
快二十年过去了。
可以看到,外部环境,西方的第二次现代化,或者全球化,丝丝缕缕,绝不是「向大自然回归」那样理想而高尚…不能从啊。
而我们自己,两个现代化一起搞,意味着一堆人家串行的小「化」,我们叠一起并行了: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不好搞啊。
不明白这些,你就没法理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除开喜剧,为什么你总能看到默剧、悲剧、闹剧……
以后会怎么样?
第二次现代化,好像慢慢参与不进去。跟外面的世界,今后要靠猜,靠揣测,靠互相打听,靠互相吓唬了。
第一次现代化,好像至今还没有完成。国王又穿上了新衣,那个孩子似乎出生过,但是已经哑巴了,不会说话。
或者,根本没有出生过?
这些日记,也就记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