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ciel

CQRS

什么是CQRS

CQRS 是 Command Query Responsibility Segregation 的缩写,翻译过来是「命令查询职责分离」。

它的概念源于 Betrand Meyer(Eiffel 语言之父,开-闭原则 OCP 提出者)在《Object-Oriented Software Construction》这本书中提到的「命令查询分离 (Command Query Separation,CQS) 」:把改变对象状态的命令(Command),与获取对象状态的查询(Query)拆分。

Greg Young在 2010 年自己的一篇博客中对 CQS 进行了改进和简化,提出了 CQRS:最核心的改动是,不仅仅对方法进行拆分,而是从数据模型上进行隔离。

实施方式

因为查询操作不会造成数据的修改,所以它属于一种幂等操作,可以反复地发起,而不用担心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基于这种特性,我们还可以为其提供缓存,从而改进查询的性能。

命令操作则与之相反,它会直接影响系统信息的改变,因此,和查询操作相比,对事务的要求也不一样。

从请求响应的角度来看,查询操作常常需要同步请求,实时返回结果;命令操作则不然,因为我们并不期待命令操作必须返回结果,这就可以采用 fire-and-forget 方式,而这种方式正是运用异步操作的前提。

在实践上,因为两个数据模型分开了,存储也可以分开,所以可以使用主从数据库。主数据库处理 CUD,从库处理 R,从库的的结构可以和主库的结构完全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从库主要用来进行只读的查询操作。

在数量上从库的个数也可以根据查询的规模进行扩展,在业务逻辑上,也可以根据专题从主库中划分出不同的从库。从库也可以实现成ReportingDatabase,根据查询的业务需求,从主库中抽取一些必要的数据生成一系列查询报表来存储。

适用场景

把系统建模成领域对象状态迁移的一个状态机,可以让系统从 Data-Driven 演进成 Task-Driven 甚至是 Event-Driven,这听起来很美。

但 CQRS 解决的,主要还是业务复杂度和性能方面的问题。它的引入是会带来极大复杂度的。因此,以下场景中,可以考虑使用 CQRS 模式:

  • 当在业务逻辑层有很多操作需要对相同的实体或者对象进行的时候。CQRS 使得我们可以对读和写定义不同的实体和方法,从而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对某一方面的更改造成冲突
  • 对于一些基于任务的用户交互系统,通常这类系统会引导用户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和操作,通常会需要一些复杂的领域模型,并且整个团队已经熟悉领域驱动设计技术。写模型有很多和业务逻辑相关的命令操作的堆,输入验证,业务逻辑验证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读模型没有业务逻辑以及验证堆,仅仅是返回 DTO 对象为视图模型提供数据。读模型最终和写模型相一致。
  • 适用于一些需要对查询性能和写入性能分开进行优化的系统,尤其是读/写比非常高的系统,横向扩展是必须的。比如,在很多系统中读操作的请求时远大于写操作。为适应这种场景,可以考虑将写模型抽离出来单独扩展,而将写模型运行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实例上。少量的写模型实例能够减少合并冲突发生的情况
  • 适用于一些团队中,一些有经验的开发者可以关注复杂的领域模型,这些用到写操作,而另一些经验较少的开发者可以关注用户界面上的读模型。
  • 对于系统在将来会随着时间不段演化,有可能会包含不同版本的模型,或者业务规则经常变化的系统
  • 需要和其他系统整合,特别是需要和事件溯源 Event Sourcing 进行整合的系统,这样子系统的临时异常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其他部分。

但是在以下场景中,可能不适宜使用 CQRS:

  • 领域模型或者业务逻辑比较简单,这种情况下使用 CQRS 会把系统搞复杂。
  • 对于简单的,CRUD 模式的用户界面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访问操作已经足够的话,没必要使用 CQRS,这些都是一个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
  • 不适合在整个系统中到处使用该模式。在整个数据管理场景中的特定模块中 CQRS 可能比较有用。但是在有些地方使用 CQRS 会增加系统不必要的复杂性。

Reference

欢迎留言